美國金融危機引起國內音響廠商遭遇冬天
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的巨大風暴已經在廣東省掀起了大浪。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不僅牽動著廣東省的經濟脈搏,甚至也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處于風暴核心位置的企業大多數都是出口導向型、規模較小的企業。廣東省的專業音響行業也不能幸免于難。
近日,筆者從恩平部分音響廠商處了解到,一部分企業的正常運營已經受到金融危機的不小沖擊。
有企業領導反映,原來企業主要業務是給歐美的音響企業代工,現在經濟不景氣,代工訂單數量被下調了不少。還有企業反映,原來主要市場是出口美國工程市場,現在美國經濟不景氣,企業已經到了停產的邊緣。即便是具有一定內銷市場的企業,也表示感受到了市場壓力的增加。因為更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單一賭注出口市場的危險,進而開始在國內市場尋找發展機會。
我們一直是有工廠、沒產業”,一位音響廠的技術領導向筆者抱怨,“雖然這里(恩平)企業(音響企業)很多、大家又都做同一行,但是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各自靠自己的關系活著。”
該領導反映的情況大概是國內大多數中小企業聚集地的現狀。
企業主要銷售業績來自于創辦者的一些人脈關系。企業市場雖然狹小但是收入還不錯。不過一旦這種市場關系斷掉,隨之整個廠子也就完了。甚至不同企業之間還像“防賊”一樣的相互提防,以防市場關系或者一些獨特的技術被外人盜取,就更談不上企業間聯合起來做大做強了。
正式這種中小企業“社區”所特有的產業內質,導致了一個地區、一個產業產能不小,但是沒有像樣子的品牌和領導型企業。也導致了這些中小企業在遭遇危機時候的脆弱,缺乏自我救助和生存能力。
倒掉的只是一部分沒有實力的企業,其實它們早晚在產業升級中被淘汰掉,只不過趕上經濟危機,死得快了些”,一位資深的經濟觀察人士向筆者表示。
在工廠到產業的過程中,企業數量一定是越來越少。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自然會導致市場資源向幾個有實力的大企業集中。這也是為什么音響廠商總是“互相提防”的原因。他們很清楚自己在整個產業中的脆弱地位。
從整個產業來講,現在一些企業死掉“是必然要承受的代價”,商業部的一位研究員表示。不過,作為國家還是應該把這種代價的損失降到最小。實力弱小的企業在全球的經濟不景氣中被迫淘汰,而不是市場自然競爭淘汰肯定不是一項“小成本”的產業升級方式。所以,進入08年下半年,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幫助中小企業過冬的措施和政策。
專家指出,目前國家的政策扶持恰恰是如同恩平的音響廠商這樣的產業集中地帶進行產業升級的良好機遇。從長遠來看,一個產業只有做大做強了才會有抗風險能力,才能在經濟衰退期存活下來。
談中小企業過冬,核心更多的還在中小企業自身上,在中小企業到底有沒有“過冬”和怎樣“過冬”的意識。
一種方法是躲在政府提供的熱炕頭里面,等冬天過了再走出屋子。另一種方法則是不僅僅在需要休息的時候利用一下政府政策的熱炕頭,更要走出去,到冰天雪地里鍛煉身體。練就了鋼筋鐵骨,等春天來了大干一把。
二者相比,無疑后者才是明智的選擇。
談過冬,企業的目光不要僅僅局限在冬天,更要有長期的戰略眼光,看到整個音響產業走向整合化的趨勢。利用這個冬天實現產業格局的提升,完成從弱到強的蛻變。否則,熬過了這個冬天,還會有下一個冬天。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