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 陳立新
經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高速發展,我國電子音響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單一的收音機到現在CD、VCD、DVD、多媒體音響、GPS、車載多媒體終端等百花齊放,涌現出了一批優秀企業。即便是在經歷了自然災害、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大幅漲價等不利因素的2008年,我們仍有一大批企業以加強自主創新、優化產品結構、開拓新市場、加強經營管理為手段,面對困難,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
危機壓力客觀存在
聯發科和展訊這類上游企業在向下游的電子元器件、應用開發和IC設計公司滲透,產業鏈大大縮短,集成芯片的功能和體積顯著優化,價格下降。隨著這一變化,在產業鏈上的一些環節慢慢弱化或消失的同時,新技術、新商業模式也應運而生。我們注意到,便攜電子產品越發呈現向3大功能融合的趨勢:計算功能、通信功能和娛樂功能。家庭電子產品呈現3個I的融合:智能化(Intelligent)、網絡化(Internet)和交互化(Interactive)。正是由于掌握了這些市場變化,抓住了市場熱點推陳出新,我們的企業才經受住了困難的考驗,增強了面對次貸危機的信心。
次貸危機對全球金融業和實體產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和較大的沖擊,其對我國電子音響行業這一對外貿易依賴度較大的行業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雖然就2008年而言,導致產業發展受阻的主要因素是從去年開始的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人力成本增加等原因,次貸危機對我國電子音響行業的沖擊才剛剛顯現,但是,次貸危機對產業的沖擊將在今年年底至明年達到最高峰,并將持續影響到2010年。
原因有三:其一,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市場,一旦美國的消費需求受危機直接沖擊,對于外貿訂單會有較大影響;其二,年底是一個財務結算的高峰期,各類積欠債務將要完成償付,很多企業可能會面臨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其三,全球市場陰晴不定,各國政府救市效果不太明顯,全球經濟衰退基本已成定局,僅就這一預期,便可能誘發企業的倒閉。行業面臨著重新洗牌。
基于這樣的形勢,由于還沒完全消除人民幣升值等帶來的不利因素影響,再加上來勢兇猛的次貸危機,二者疊加,對于即將到來的2009年,業界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我們要準備還有一批企業將悲壯地倒下,要準備還有一些廠房繼續被空置,要準備還有一段時間勒緊褲腰帶。
行業存在五大利好
但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2009年產業發展的危機和機會并存。缺乏創新、成本已經逼近底線的企業將從市場上消失,而具備創新力,用新技術有效降低成本的企業將更快地推動電子產業的變革。外部環境固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有弊就有利,企業若能夠有效利用“利”,結合我國電子音響行業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增強信心,就能在逆境中求生存、謀發展。
對于我國電子音響行業來講,2009年的利好消息將主要來自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國際貿易成本正出現降低趨勢。原材料價格全面回落是次貸危機帶來的一個副作用。危機之中,經濟規律仍在運行,需求減少帶來了供給的相對過剩,PPI(生產者物價指數)的下降對于企業生產是一個良好的時機。對于外貿來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1∶6.83附近徘徊了兩個多月后,近日呈現下行跡象。未來有可能穩定在1∶7附近。
其二,外貿政策環境可能會有變化。雖然企業要在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必須依靠企業自身的努力,然而國家和社會也需要提供相對寬松的環境。宏觀政策有可能適度放寬。繼今年下半年兩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之后,12月1日起,國家進一步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和其他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調整共涉及3770項產品,約占全部出口產品的27.9%。企業的贏利率可以通過退稅率的提高獲得一定的提高,從而提高其御寒能力。
其三,一般消費品在國際市場上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可以預見,次貸危機之后國際市場上奢侈品、大宗消費品等增長將得到抑制,例如房產、汽車的消費會進入一個歷史低谷。人們可以不奢侈,卻不能不生活。歐美國家的一般性日常消費品的需求不會受到過大的減損。電子音響行業的主要產品,諸如DVD、多媒體音響、電腦音箱等物品,都是一般的日常消費品,不會成為節約對象,所以它們的市場雖可能會有一定的下滑,但總額還會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須知市場規律是,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滯銷的產品,創新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不竭動力。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制造”由于物美價廉,可能會得到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其四,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經濟規律往往會產生調節作用。大量代工企業倒閉后,在凈化了市場的同時,客觀上也會減少訂單市場的不良競爭。供求關系起了變化,較強的加工企業在與外包方的談判中叫價能力也將增強。而倒閉企業所剩余的裝備、人才和勞動力,可以補充到行業中去,提高存活企業的裝備水平、人才水平和勞動力存量,資源瓶頸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這就是市場規律自身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這個規律在現實中已經得到印證,最近我走訪深圳的一些企業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曾經困擾企業三四年的用工荒問題,竟然無形中得到解決了。
其五,我國政府越來越完善、及時的服務,將幫助企業面對困難。改革開放30年來,政府的政務水平提高很快。面對危機,大多數人都在盡自己的一分力量。胡錦濤主席連連外訪,為中國經濟尋找新格局方向;溫家寶總理不停“內訪”,給滬粵浙三地的企業打氣鼓勁;中央立即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并迅速部署。有企業老總這樣評價,現在政府到廠里辦事,辦完了就走,連中飯都不吃。政府政務水平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
企業需“冬令進補”
我給企業開出“冬令進補”的處方,歸納起來就是“六繼續一收購”: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和中高級人才的引進,投入資金于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繼續加大生產設備投資力度,引進國際先進的生產設備,并對生產現場進行投資整改,致力于生產效率的提高和高品質的保證;繼續加大國際自主品牌的建設力度,加強核心競爭力;繼續加強與全球性國際連鎖零售商的銷售合作;繼續加大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產品銷售力度;繼續加大國內市場自有品牌的銷售投入和力度;在合適的情況下收購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制定全球性的營銷戰略。
形勢嚴峻不是借口,壓力巨大方造就英雄。面臨這種優劣均存的局勢,關鍵是政府與企業形成合力,盡可能淡化、消化不利因素,把握契機,逆勢求勝。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音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