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大型音響工程和室內的演出中,有許多的工程師和音響師大概都忽視了編組的真正意義用途,很多都把編組當做一種輔助輸出的功能來用,例返聽和監聽。其實不然,所謂編組,是將幾路同類話筒和線路編在一起,提高可靠的靈活的操作性,然后在將每組信號送入主輸出。因為如果當你想同時調整每路的線路和話筒,對推子的都操作就顧不過來了。所以可以給它們編在一個組內,這樣直接就通過編組推子來完成它們之間的調整。
下面我來舉幾個實例來講給大家看一下。例如在一個大型的演出晚會上,一部32路帶6編組的調音臺,樂器聲部有16路輸入;主持和演唱MIC占8路輸入;合唱聲部或相聲小品之類使用的領夾式和頭盔式MIC占8路輸入;在現場演出當中,如果想同時調整整體之間的線路和話筒,肯定對每路推子的操作就顧不過來了,帶來了很大的操作難度等等諸多一系列的問題。這時候可以事先通過編組的功能來解決完成。例如:樂器聲部16路輸入編為1-2組(樂隊的聲像調節和音量的大小的推子是事先調好的);主持和演唱MIC占8路輸入編為3-4組;合唱聲部或相聲小品之類使用的領夾式和頭盔式MIC占8路輸入編為5-6組;然后將6路編組進入主輸出。這樣通過編組就能完全很好的的控制整場晚會上的靈活性,打個比方當主持人致開幕詞或做游戲之類的節目,需要突出主持話筒的聲音大一些,對背景音樂(樂器聲部)聲音小一些,這時候怎么辦呢?如果按照對樂器聲部的每路推子的操作就不行了。那么編組就能很好的控制了,拉下1-2的編組(樂器聲部)的推子就能控制整個樂器聲部的音量,而對其它的互不影響。
在大型的交響樂中,更能體現編組的強大功能;
交響樂的編制是經過上百年的實踐而制定的,是比較科學的,其組成有:
弦樂聲部:V1,V2,V中,V大,V貝(V為提琴);
木管樂聲部:單簧管,雙簧管,長笛,大管;
銅管樂聲部:小號,圓號,長號,大號;
打擊樂聲部:低音鼓,軍鼓,镲,鈴,鐘,三角鐵,板;
調音臺:42路單聲道輸入,8編組。
弦樂聲部:V1,V2,V中,V大,V貝(V為提琴)編為1-2組;木管樂聲部:單簧管,雙簧管,長笛,大管編為3-4組;銅管樂聲部:小號,圓號,長號,大號編為5-6組;打擊樂聲部:低音鼓,軍鼓,镲,鈴,鐘,三角鐵,板編為7-8組。最后將8路編組進入主輸出。這樣直接就通過編組很好的控制樂器聲部與聲部之間的現場比例調整。
在大型的會議上,編組的功能也能體現出他的優點來,例如42路臺子,8編組。。在開會時你如果單獨對每路MIC拾音的操作,很容易造成失誤造成不好的情趣,如果你對同時把所有的MIC都打開,就很容易產生反饋和不必要的外來噪音。編組就能幫你解決問題,先把所有話筒的位置劃分為幾個區,然后把每個區編為每個組里面。在將編組進入主輸出,這樣通過編組來控制大體區位對每個區的拾音。
由此上面的可見編組的功能非常的強大,而不是簡單的當做一種輔助輸出來用。當然編組在簡單的演出和條件充足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用來做返聽的,這樣比較實際一點。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