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有線會議系統性能穩定可靠、保密性強且不易受干擾,但影響美觀和增加安裝維護的復雜性。特別是需要經常變動會議桌椅的布置方式和在不同的會議室中移動使用等場合,不需導線連接的無線會議系統對用戶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無線傳輸技術最先是應用于會議系統中的同傳系統,近年才逐漸開發出無線傳輸的會議討論系統。其原因是因為同傳系統僅需解決多人收聽,而無須像討論系統那樣必須解決多人發言遇到的“申請”、“優先”和多通道雙向通信等較復雜的功能。
1 無線同聲傳譯系統
無線同傳系統目前有低頻傳輸、紅外線傳輸和超高頻傳輸3種模式。
(1)低頻傳輸同傳系統:亦稱為電磁感應式傳譯系統,是在聽音范圍內設環形線路,用大功率音頻放大器饋電,產生較強的音頻電磁場。聽眾使用由輸入鐵芯線圈和放大器推動的耳機收聽。這種系統簡單價廉,但音質和穩定性較差。由于低頻電磁場能穿透一般建筑物,因而保密性較差,但卻特別適合博物館、科技館和某些大型會議展覽中心需要多個分會場同時使用同一套同傳系統這種特殊情況,此時缺點變為優點。珠三角地區東莞市的廣東現代會議展覽中心有此應用實例。
(2)紅外傳輸同傳系統:紅外線(IR)是指波長超過紅色可見光的電磁輻射,其頻率在2 MHz以上。紅外線不能穿透墻壁,因此保密性佳,并能抵御無線電干擾和竊聽。由于性能穩定且音質較佳,已成為同傳系統的主流設備。近年來紅外同傳技術的一個發展動向是由早期采用較低的BAND II(45 kHz~1 MHz)頻段轉而采用較高的BAND IV(2~6 MHz)頻段,以避開節能燈等一類高頻驅動光源的干擾。加上BAND IV頻段的頻響特性寬、信噪比高、通道問干擾少,具有更佳的音質效果。
(3)超高頻傳輸同傳系統:這里主要指近年來開發的基于寬帶的G頻段數字同傳系統。以GONSIN(公信)2.4 GHz無線數字同傳系統為例,該系統采用了稱為直接序列頻譜擴散(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的加密發射技術,具有可靠的防竊聽功能。接收范圍達80~100 m,可選擇接聽2~16種語音(標配8種語音)。對比紅外傳輸系統,其優點是接收無方向性,不受阻擋,且不易受節能燈的輻射干擾,對會場環境的要求較為寬松。
2 無線會議討論系統
無線會議討論系統有以下幾種類型:
(1)有線與無線傳輸相結合的會議討論系統
MASCOT早期推出一款會議討論系統:各代表機、主席機和主控機之間仍然采用手拖手的有線傳輸方式,僅是主控機與音響系統(調音臺)之間采用V頻或U頻段的無線傳輸。其優點是成本低廉,性能穩定。但由于使用上的局限性,加上保密性差,未見推廣。
(2)U頻段無線會議討論系統
以MASCOT的DX-837/838為代表,每一個主席單元和代表單元就是一臺獨立的采用不同頻率的鵝頸式無線傳聲器,而接收單元則集中堆疊成一個小型機柜。其優點是技術成熟、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缺點是只具有自由發言的模式,缺乏控制功能,同時工作的單元數量受限制和保密性差。僅適用于經濟級的小型會議室。
(3)G頻段無線會議系統
其核心技術與上述的G頻段同傳系統相似,但功能更完善。以德國Beyer dynamic(拜耳動力)的MCW-D digital系統為代表,該系統工作于2.4 GHz的G頻段,可連接200個單元同時工作。采用了DSSS的加密發射技術,基本具備與有線會議系統相似的各項功能:除具有“申請發言”、“聲控開機”和“優先權”等運行模式外,還具備表決功能和8通道的同聲傳譯功能。國內有多個政府機構和企業采用Beyer dynamic的MCW-D系統,運行效果良好,但價格較昂貴。
(4)紅外線會議系統
國產TICO CLOSE TALK紅外線會議討論系統由中央控制單元、發射/接收單元以及一定數量的代表發言單元組成。代表發言單元包含有發射機、接收機、傳聲器、揚聲器和可充電電池,通過紅外線信道與安裝于會場高處的發射/接收單元進行雙向通信,距離不超過7 m。而發射/接收單元則通過1根同軸電纜連接到中央控制單元。TOA的TS-900系列紅外線會議系統除具有討論功能外,還兼具有同聲傳譯(2種語言)和表決功能。TS-900系列紅外線會議系統示意圖如圖1所示。
紅外線會議系統當前被認為是較有發展前途的新型會議系統。但和有線會議系統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保密性和穩定性稍遜;發言單元和接收單元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5~7 m;同時工作的單元數量受限制。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音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