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遠揚的品牌運作術
——三諾集團副總裁李菲談三諾“蛻變之路”
謝靜
“澳門小姐”、“影視明星”、“奧運火炬手”等眾多光環讓李菲一度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
近日,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劉玉浦來到寶安調研時,充分肯定了寶安區加快產業升級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不斷增強發展后勁的方向和路徑,他同時表示,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給深圳和寶安經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的形勢下,一些企業通過自身升級與調整闖出了一條新路。
“路就在腳下,沒有打不開的市場,更沒有過不去的危機”——經濟學家厲以寧近日參與寶安企業論壇時亦指出。一個企業就是一個“王國”,對于風暴中眾多亟待成長與轉型的企業,優秀企業的現身說法應該更具意義,今日起,本報將陸續推出一批典型,以饗讀者。
2008年,三諾逆勢增長業績100%,實現了“從代工到品牌”的“蛻變”。
1月5日下午,記者到三諾公司采訪,希望從三諾“蛻變”的歷程與業績中獲得啟發。這一思路,得到了三諾集團副總裁李菲的認可。
通過工業設計
提升產品價值
記者:我們知道,三諾從“代工”起家,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國內音箱行業的龍頭企業,擁有國內最大的音箱制造基地,因“聲音”而名揚四海。您認為這一過程中,三諾的哪幾步最為關鍵?
李菲:是的,三諾在最初創立時,只是一家十幾個人的模具廠,那時候,大家想著能為中關村里那些大的品牌企業做代工就很不錯了,后來當生意很好的時候,公司領導沒有被表面的繁榮所迷惑,而是考慮到公司持續發展的問題。
“代工”拼的是成本,如果另一個企業比我們低五塊錢,也許我們的客戶就會立刻轉身。所以說,這種盈利模式缺少持續發展的動力。從2002年開始,公司領導層開始重視工業設計,通過服務方面來提升產品價值,也就是做整體方案解決商,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們的競爭能力和議價能力,為走可持續差異化發展道路掃除了障礙。到2007年4月,三諾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在韓國上市的企業,也是韓國歷史上第一家在該國上市的外國企業,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也為三諾經營品牌、整合周邊產品和其他資源提供了資金保障。
三條腿走穩品牌路
記者:面對金融危機沖擊,不少企業也試圖轉戰國內市場,此時,“打造品牌”自然成為一個關鍵詞,三諾在這方面先走了一步,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
李菲:我們建立品牌的背后,是有三條腿在做支撐。首先是產品自身的質量和服務,這就需要企業的生產部門能夠依靠管理技術降低成本,制造出物有所值的產品;其次是研發部門的持續創新能力、設計能力,品牌不是一蹴而就,持續創新為企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再次是品質的保障,沒有嚴格的品質管理,即使成為“馳名企業”,也有可能因為一個問題而功虧一簣,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好的產品,不僅要在行業內有知名度,更要在消費者心中樹立概念。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