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各投50億資本金,TCL的50億來自定向增發。其余145億將主要靠銀行貸款,足足等了4年,TCL集團(000100.SZ)董事長李東生自建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夢想終于有了立足點。
昨日,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深超”)與TCL集團簽署相關協議,而作為深圳市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的運營主體——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星光電”)也宣布正式成立,該項目總投資達245億元。
產能達到1400萬塊
李東生透露,華星光電的資本金為100億元,由深超公司與TCL集團各投資50億元,其中TCL集團的50億元投資將來自于定向增發。而剩余的145億元資金會本著開放性的原則,逐步引入其他彩電廠商和液晶產業廠家作為戰略合作伙伴,但主要部分還是依靠銀團貸款。CBN記者在簽字儀式現場看到,有近40多個銀行的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昨晚,TCL集團公告稱,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募集資金凈額不超過50億元。其中李東生和TCL集團股東惠州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惠州投資”)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認購,李東生認購金額不低于2.5億元且不超過4億元,而惠州投資認購金額不低于3億元且不超過5億元。
“華星光電不會只有深超和TCL兩大股東。”李東生指出,目前深超和TCL集團已經將這一平臺搭建起來,肯定會有人參與進來。但基于2006年深圳“聚龍光電”項目失敗的教訓,TCL集團和深圳市政府肯定會是華星光電的大股東,而TCL集團也必須擔負起項目的運營責任。
8.5代項目選址深圳市光明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計劃于2010年1月中旬動工,2011年年底試產,其主要產品為26英寸至32英寸、46英寸以及55英寸液晶電視模組,設計產能為每月10萬張,年產液晶電視模組1400萬塊。
“項目將帶動上下游形成一個年產值超過千億元的顯示產業。”李東生說。華星光電CEO賀成明對CBN記者表示,深超公司已經成功運作深圳超光電第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而TCL也成功運營大尺寸TFT-LCD后段模組生產線,這些都為深圳8.5代項目奠定了技術基礎。
此外,華星光電還從日立、LG等日韓企業和臺灣企業招募了30多名資深工程師,加上大陸招募的30多人,組成公司的核心技術團隊。“明年年中將形成160人的技術團隊。”賀成明說。
李東生透露,總投資245億元中的220億元是固定資產投入,25億元將用于流動資金。
高投入的風險
不過,自年初《電子信息業振興規劃》吹響集結號后,國內液晶屏投資熱潮自8月以來不斷發酵。京東方北京8代線、夏普南京6代線、龍騰光電昆山7.5代線和三星蘇州7.5代線等投資計劃相繼拋出。本月初,廣州LGD的8.5代線項目也在韓國首爾簽字。
“隨著這些生產線逐步投產,到2012年,平板電視面板市場供求平衡將遇到重大挑戰。”創維集團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楊東文日前接受CBN記者專訪時表示,屆時只有最具競爭力的廠家才能勝出,“面板生產的投資太大了,其中的風險也非常大,很可能會導致巨額投資打水漂。”
為規避風險,創維方面對面板生產的態度是參股。楊東文透露,目前LGD已經邀請創維參與廣州LGD項目,但目前創維公司還沒有最終作出決定。廣州LGD項目注冊資金為13.4億美元,其中LG Display持有70%股份,而廣州市和中國一家彩電大廠持有30%股份。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創維的參股比例可能在10%左右。
面對液晶面板產能在3年后可能過剩的投資風險,李東生表示,目前液晶電視市場份額和銷量還在迅速攀升,盡管液晶面板供求關系難免波動,但長期來看,日韓和臺灣地區成功的面板生產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還是相當不錯。
賀成明指出,深圳8.5代項目的年產能設計是1400萬塊液晶面板,而TCL今年的平板電視銷量就可能達到800萬臺,預計兩年后將達到1500萬~1600萬臺的銷售規模。
“即便供需失衡,TCL憑借著面板生產線也會取得相對競爭優勢。”李東生說。Display的數據顯示,2009年液晶電視市場需求將達1.27億臺,比去年增長21%,其中中國市場銷量達2360萬臺,占全球份額的19%,預計2012年全球銷量將達到1.88億臺,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屆時中國市場份額將達21%,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消費市場。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