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廣播工程遍布于中國大地,其規?胺Q世界第一。早在改革開放以前,公共廣播系統就廣泛存在于我國廣大的城鎮和農村之中。無論是機關、學校、企業或部隊,幾乎沒有一個單位沒有廣播室;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作為廣播終端的“話匣子”。這對于教育和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發布政令曾起著十分巨大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傳遞信息的現代渠道很多,公共廣播用于發布一般新聞和政令的功能,已逐漸淡化(特別在城鎮地區)。集中的、統一的、追求共性的公共廣播網,逐漸為個性化、多樣化和多功能化的獨立系統所取代。但是,每一個新的或舊的單位都需要有自己的公共廣播系統這一格局沒有變,因為它仍然是各種單位和實體推行集中統一的領導和集中統一的管理的重要工具。
隨著中國城市化建設的加速發展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背景下,公共廣播工程要求和需求不斷提高。但是,公共廣播工程的安裝、調試及驗收至今還缺少相關的標準和依據。為此,制定公共廣播系統工程技術規范的必要性、緊迫性則顯而易見。
1、公共廣播技術進步速度很快
公共廣播同傳統意義上的“廣播”不同。公共廣播的英譯為Public Address而不是 Broadcasting。公共廣播只在有限的范圍內發布內部信息、發布作息信號、提供背景音樂以及用于尋呼和強行插入突發公共事件緊急廣播(Emergency Announcing)等等。在市場操作中,公共廣播工程常常是“智能建筑弱電系統集成”中的一個部分。公共廣播工程涉及的主要器材包括:廣播設備,連接線,揚聲器。廣播設備主要有: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消防接口,分區控制,音源及智能控制主機等,F在增加了網絡、光纖等,數字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80年代以前我國的公共廣播工程相對比較簡單,一般由一臺合并功放加喇叭組成。90年代后期,由于國內發生多起群死群傷的特大火災事故及各種智能大廈的出現,國務院規定所有公共場所必須安裝災害性廣播系統。今天,公共廣播系統已發展到智能化、網絡化,功能上要求傳輸距離遠、互動聯網集控、定時廣播、消防聯動,還要求可靠性高、語言清晰度好等特點。
最近,對于廣播系統,用戶提出了很多個性化的要求?偟膩碚f,可以歸為以下幾類:1)多音源播放,包括多種節目種類,多種播放方式;2)終端獨立化,每個終端可以選擇自己的節目;3)傳輸方式多樣化,要求簡化布線;4)數字化,多網合一。以局域網和因特網為傳輸媒介的廣播系統是一種趨勢。5)操作簡單,界面友好。
2、公共廣播工程市場規模龐大,市場和用戶在呼喚標準
公共廣播工程市場非常大,幾乎所有的公共場合都需要用到公共廣播系統。最典型的應用場合包括:學校(包含幾乎所有類型的學校),商業場所(如超級市場、商業廣場),戶外市民廣場,工廠廠區,旅游景點,大型寫字樓,居民小區,機場車站碼頭,等等。根據場所面積大小和廣播功能要求,公共廣播工程造價從幾萬元到幾千萬元不等。比如,一個咖啡廳的廣播系統造價大約2~10萬元,一個普通中學的廣播系統造價約20~100萬元,一個中等規模的大學廣播系統造價約50~200萬,而廣州大學城的廣播系統造價高達三千多萬,北京首都機場更是高達五千多萬。中國城市如此密集,人口眾多,公共廣播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可見公共廣播工程的市場是非常龐大的。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已經加快,農村廣播系統的更新換代已經展開。中國有幅員遼闊的農村,農村廣播系統的更新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伴隨著農村廣播系統的更新換代,公共廣播工程將又迎來一個簡直無法估測的龐大市場。
據一些專業媒體統計估測,公共廣播生產廠家多達200多家,參與生產的廠家上千家,工程商數量超過2萬個,用戶數百萬戶。這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之相比。作為一種音響工程,公共廣播系統比“劇院/廳堂擴聲系統”更為重要和更為普遍。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一個為公共廣播專用的國家標準,也沒有看到這樣的國際標準。其實,公共廣播的國際存在遠不如它的國內存在重要,所以我們看不到相應的國際標準并不奇怪。雖然有一些可供參考和引用的標準,但由于沒有統一的專用標準,目前國內公共廣播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都比較無序。
3、公共廣播工程市場不規范,工程商和質量監督部門在呼喚標準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由于開始的混亂,各自為政,行業的發展之路一定越走越窄。公共廣播工程也遵循同樣規律,在經歷了近20年的無序發展后,行業也迫切地希望推出相應的規范和標準。目前政府部門對公共廣播工程檢驗無據可依,這容易使一些不法商販在市場有可乘之機,魚目混珠。同時因為無據可依,在發生糾紛時也很難進行仲裁,從而對市場造成了很大破壞。統一標準后,可以大大減小矛盾和浪費,增加工程商與客戶的溝通。由于沒有國家標準,工程商與客戶在工程中就容易產生分歧,引發不必的矛盾和浪費,而基于共同的國家標準來溝通,這樣的問題將會大大減少。
4、規范質量管理,公共廣播生產企業需要標準指導
目前我國生產公共廣播的企業過千家,帶動了公共廣播產品的快速發展。但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這些企業在生產和工程中各自為政。根據自身企業的產品規律、技術條件、設備條件和人員狀況進行生產及安裝調試公共廣播系統。由于該行業進入門檻低,造成工程質量千差萬別。再加上沒有規范化的技術條件和技術指標對工程進行指導,使企業很難實現規范化、數據化的科學生產和管理,從而容易產生低層次的競爭。
5、打破外國技術壁壘,確立自主知識產權,必須有自己的標準
目前國內公共廣播工程的競爭非常激烈。不少外國品牌都企圖用自己的產品架構來歸范市場,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用有利于他們的理念左右不少大型工程招標書的編制,甚至用并不完全符合公共廣播需要的、高價的專業音響產品霸占公共廣播市場。一旦他們的理念以及唯“國際品牌”是認成為時尚,必將使國內企業十分被動。目前,高端市場幾乎為少數國外品牌所壟斷,本土化品牌只有個別品牌勉強與之抗衡。如果說過去國際品牌具有明顯的技術質量優勢,那么今天已經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消費觀念。由于公共廣播沒有公認的標準,有的地方就只認所謂“國際品牌”。其實,國內的公共廣播產品及其技術理念更符合本土的需要。
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和很多發展中國家,為了保護本國企業利益,都紛紛通過技術壁壘來阻隔限制其它國家的產品在本國銷售。同時,把大量產品銷往中國,使中國的產品不得不符合他們的標準。我國加入WTO后,如果我們的企業想參與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制定有效的國家標準是保護國內廠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標準的確立有利于打造中國公共廣播產品品牌,將中國產品推向世界。中國產品出口越快越多,已經被外國了解和接受,通過制定國家標準,幫助民族企業打造品牌,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目前,中國電子學會正在聯合公共廣播行業主要廠家、工程商和學術團體制訂公共廣播工程國家標準。我們都非常期待,“標準”盡快出臺!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音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