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歲末,作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農村流動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全國僅有的兩家銀幕設備中標單位之一的我公司,派遣了兩名技術工程師,攜帶經過多次改良的快速折疊幕產品,奔赴陜西省考察“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先進典型---“陜西模式”。
是次活動在陜西省文化廳市場處的組織下,云集多名西安、咸陽、渭南和長安等數字院線的管理人員和放映員,對美視快速折疊幕進行了反復的操作和深入的鑒定,一致認定有關產品在工藝精密、結構簡練、使用方便等各方面同比其他產品更具有優勢。
何為“農村電影放映工程”
“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等五部委于1998年提出的跨世紀農村電影工程和文化建設項目(即在21世紀初,實現每一個行政村每一個月放一場電影的目標)。在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將“農村電影工程”列入七項公共文化建設重點工程。
何為“陜西模式”
2006年初,在中央領導直接部署下,國家正式啟動農村電影改革暨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并在全國進行試點,陜西被確定為全國四個綜合試點省之一,是西部地區唯一一個綜合試點。延安、咸陽成為綜合試點城市。
一年多來,試點工作取得極大進展。經過各地黨委政府和廣電文化部門的艱難探索,終于形成了一套相對適應我國國情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思路,這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總結的“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買服務”的農村電影發展改革新思路。
2007年3月25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了陜西的農村電影改革暨數字化放映工作,“陜西模式”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國家廣電總局的高度肯定。
5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38號文件,要求做好農村電影工作、推廣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次以國辦文件形式專門部署農村電影工作。
5月30日,國家廣電總局、發改委、財政部、文化部在陜西延安聯合召開2007年全國農村電影工作會議,省文化廳副廳長、省農村電影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樂可錫就“陜西模式”做了經驗介紹。此次會議被稱為中國農村電影的一個轉折點,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起點。自此,被稱為一場“革命”的農村電影改革暨數字電影放映工程開始由試點向全國鋪開。
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再次強調要認真組織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
何為數字電影
數字電影是指以數字技術和設備攝制、制作存儲,并通過硬盤、光盤等物理媒體傳送,將數字信號還原成符合電影技術標準的影像與聲音,放映在銀幕上的影視作品。數字電影是數字技術全面介入電影的制作、發行、傳輸、放映等各領域的科技成果。與傳統電影相比。
數字電影最大的區別是不再以膠片為載體,使用拷貝發行,而換之以數字文件形式傳送到放映終端用戶,并使用數字投影儀放映。數字電影不僅聲畫質量好,有效避免了原來膠片電影放映時影片劃傷,導致畫面不清晰,放映時中途必須換片等弊端,這是電影技術的一項創新,也是當今世界電影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