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虹PDP等離子屏正式宣布在4月量產上市。這對經歷震災和全球金融危機的雙重阻擾下的長虹顯得意義非凡,這是長虹向上游關鍵部品邁進、延伸產業價值鏈的重大戰略突破,也是中國自主建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平板顯示屏生產線。國家發改委就在不久前給長虹送去5億的貼息貸款,而長虹則用PDP量產交給中國平板顯示產業一份滿意的答卷。
長虹等離子屏項目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平板顯示技術,主要生產42、50英寸及更大尺寸的等離子屏,最終形成年產600—800萬片等離子屏及模組的能力。
虹歐公司副總經理賈云濤(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平板顯示器總體組專家)表示,一期設計產能是216萬片;二期規劃是300萬片,加上一期共是500多萬片,繼續優化后產能可以做到600萬片。賈云濤對目前的良品率比較滿意。
高于IEC的標準
世紀雙虹北京PDP研發中心副主任鄧新群表示,長虹等離子符合目前正在制定中的三項PDP模組國家標準。作為中國PDP產業技術開發的負責人之一和新國標的牽頭人,他透露等離子標準要到2010年公布,這三項國標將與國際接軌而且要高于IEC標準。
長虹目前等離子的技術水平與國際相當,都是采用AC技術,即采用AC型等離子體顯示板的激勵方法。而從生產產品的工藝技術來看,目前整個行業的實力相當。
為什么這么講?
鄧新群表示量產技術的優化,就是設法讓成本降下來。 1997年—1998年的時候是1面取,2002年—2003年是3—4面取,2006年—2008年就到了6—8面取,產品可以是好幾倍的提升。目前8面取是主流,2.2米×2米板材42英寸可以切8塊,50英寸可以切6塊。松下、三星、LG和長虹都在用。現在8面取是什么概念,就等于液晶行業的7代線。在中國液晶目前還沒有7代線。長虹等離子一上馬就等于液晶8代線以上的。目前松下正在研究16面取的技術準備,還沒有開始量產。而長虹也在發展16面取。
鄧新群指出16面取量產的產能更大,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工藝技術的發展、變革,可使成品對工藝技術的要求變低,良品率會提升,可以給消費者帶來物美價廉的平板電視。如果市場規模出來的時候,要到50英寸的等離子電視可以賣3000—4000元,老百姓都可以買得起,隨意就買了,就不會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成本下降帶來的市場需求擴大是不可限量的。
本土化正在進行
鄧新群表示,目前屏的材料基本都是進口。而且相當部分的材料、器件和設備已經在本土化規劃建設中取得進展。設備的本土化和技術研發是有產業基礎的。已經有100多家單位在合作,大部分設備可以在國內做出來,可以降低成本。
長虹制屏技術部材料科副科長陳富貴主要從事PDP屏熒光粉研究與產業化應用、PDP屏材料技術開發及國產化推進等方面的工作,先后承擔多項國家PDP開發技術課題,目前主要負責量產材料的準備。
陳富貴表示已經備好了100萬片等離子屏及模組的用料,F在已經有多個廠家在綿陽已經建起了工廠。
陳富貴表示,長虹新型等離子屏項目已經帶來龐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在他負責的48種材料,材料的匹配性問題已經解決,現在已經為二期做好了準備。
戰略拐點凸顯
國家把突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瓶頸作為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三大主要任務之一。鼓勵骨干企業以成熟技術的產業化與前瞻性技術研究開發并舉,逐步掌握顯示產業發展主動權,完善新型顯示產業體系。同時將新型顯示器件等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也作為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七大政策措施之一。這無疑給中國等離子產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長虹新型等離子屏項目是長虹向上游關鍵部品邁進、延伸產業價值鏈的重大戰略舉措。通過中國第一條等離子屏生產線建設,構建中國等離子屏光電顯示產業集群,提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全球競爭力。長虹等離子屏項目徹底解決平板顯示時代中國產業鏈缺失的戰略問題,完善平板電視產業鏈,實現“屏+整機”產業垂直整合。
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表示,這是我國在核心顯示器件領域產業化取得的重大突破,標志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即將迎來全新的戰略拐點。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