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到來的牛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極為重要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沖擊不斷顯現,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的難度更加凸顯,保持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和規避經營風險的要求更加迫切,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制約更加突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關系到國民經濟全局和全社會的穩定和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越是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越要重視農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作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要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增強科技支撐,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改革創新,千方百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繼續提供有力保障。
那么怎樣把中央一號文件落到實處,繃緊“三農”這根弦,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農業部在全國31個省市區正式啟動的2009年農業科技下鄉活動,無疑是給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建設新農村的開局之年增加了盎然的春意。
實踐早已證明,農民盼望科技下鄉如同盼星星、盼月亮一樣,他們希望科技星火燃遍鄉村和農戶,用實用的農業科學技術取代 “土里刨食” 的傳統經營模式,徹底甩掉“土飯碗”,支起星光燦爛的“科技灶”。
農民歡迎送科技下鄉,他們把科技人員稱為“財神爺”也是肺腑心聲。可是,有的地方搞科技下鄉是“興師動眾造聲勢、圖有虛名走過場,不管效果怎么樣”。還有的是“開著汽車去,就地擺倆攤兒,喇叭喊幾圈兒,發發傳單回家轉。”也有的是“上邊搞‘下鄉’,基層搞招待,速去速回一陣風,群眾搖頭不贊成。”其實,農民對這種“閃電式、下短鄉”的做法并不“感冒”。有群眾頗有感慨地說:“我們農民歡迎‘常來常往’的科技下鄉,尤其到生產關鍵季節,盼望得到農業科技人員指導”。可以真正要做到農業科技“長下鄉”,而不是流于形式,又談何容易。
以某省科技廳為例,某省科技廳下屬各農業科技點盡管遍布全省城鄉各地。但受地區,條件的限制,如何讓廣大農業工作人員與農民之間實現高效的溝通,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在農業專家與普通農民群眾之間搭建一座有效實時溝通的橋梁?建立一個符合培訓與需求的遠程農業知識推廣與咨詢平臺勢在必行。
而深圳市視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的軟件視頻教育與培訓系統可低投入而高速且高效實現該平臺的搭建。
據了解,該遠程教育培訓平臺的搭建將使某省省內廣大農民朋友擁有利用新科技了解農業科學的機會,也將使農業工作者擁有更多參加專業指導與培訓的機會。受現實情況的影響,參加培訓教育的農民目前暫時必須通過設在各農業科技站點的系統登入平臺。這樣我們的各農業站點、在線客服人員、專家以及廣大農民就可以借深圳市視高科技協助某省科技廳搭建的平臺產生高效的互動。當農民遇到需要讓農業科技站的工作人解決的問題時,或者當地工作人員的問題處理沒有得到認可時,可通過各站點的遠程培訓教育系統與專家有一個集音頻,視頻以及數據共享的交流獲取滿意的咨詢結果。例如:農民田地里的果樹發生了罕見的蟲害或者畜養的牲畜疫情嚴重,當地的農業科技站點難以解決,或者其解決方法難以獲得農民的信任時,依靠該平臺可向專家直接咨詢。專家借助平臺可以對該問題有直觀的了解,方便診斷,利用科技的力量、科學的方法順利地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科技廳還可定期組織對農民和農業工作者的培訓,讓科技服務于廣大農民。
據筆者了解,運用深圳市視高科技打造的遠程教育培訓平臺將具有以下功能:
·遠程培訓
·科技知識幫扶與咨詢
·遠程辦公
農業農村工作任務艱巨,工作繁重,各級領導干部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怎么樣更好的服務“三農”,視高軟件視頻教育與培訓系統無疑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