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卡拉OK版權許可使用工作在全國啟動,這也意味著,卡拉OK廳使用的音樂電視作品必須繳納“版權費”,武漢作為首批試點城市,開征卡拉OK版權費已有近兩年的時間,目前進展如何?企業和消費者是否愿意為知識產權“掏腰包”呢?來看記者的調查。
2008年8月,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公布了全國各地區卡拉OK著作權使用費收費標準,按照地區不同,價格也不一樣。湖北按每天每個包房8.4元的標準執行。這是否意味著市民K歌時將多掏腰包呢?
按照國家版權局規定,KTV版權使用費由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代為收取,收取后再按比例返還給相關受益人。今天上午,記者找到了湖北天合發展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受管理協會全權委托,湖北省唯一從事卡拉OK版權收費代理的機構。
武漢天合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靜安:“整個武漢大大小小有1000多家卡拉OK到目前,繳費的只有5%左右,大部分業主都在觀望這個事情!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從去年10月份開始,他們就與天上人間、今夜星光等多家KTV進行溝通,并派發了卡拉OK版權費用追繳通知書,但這些企業一直不予理會。目前,版權費遭冷遇,收繳成問題,到底原因何在呢?
采訪中我們了解到,不少行內人士對版權費都持觀望態度,關鍵是大家都對費用標準存有疑問,一是商家交了該費用后,是否能得到合理的回報服務,如相關部門能否把盜版碟全部規避。同時,每間包房的面積、裝修、設備不同,經營時間不一樣,每首歌的點擊率也不一樣,收費標準“一刀切”不能服眾。那么這筆錢到底交到哪兒了呢?
武漢天合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靜安:“這個錢直接繳到了中音協,他們根據權利人大會進行分配,舉個例子就是唱片公司這些權利人。”
目前,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已經通過司法程序,將對武漢“天上人間”等多家KTV,就卡拉OK版權費進行訴訟索賠。從本月開始,管理協會還將在湖北進行持續一年的大規模維權行動,拒不交納版權費用的KTV將面臨被起訴索賠的風險。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