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周卓煇領導的實驗室研究團隊,研發出首顆“類太陽光色”OLED照明光源,周卓煇教授此次發表的全球首個最接近自然光的OLED 照明,可仿晴空、日落光源,能夠集中在一個燈片上,利用電壓不同,分別發出包括晴空萬里、溫暖余暉等多種日光,光源接近自然日照,是目前最佳的室內照明技術,優于火紅的LED。
該項研究成果已獲國際期刊“應用物理快訊(APL)”刊載,并已在臺灣、美、歐洲、日、韓等地申請專利新發明專利中。周卓煇團隊表示,目前全球只有日本三菱重工等公司投資的Lumiotec公司所推出的白光OLED產品量產,但該照明僅有單一色溫,只能在室內呈現“白天陰天”感覺。
周卓煇教授表示,由于OLED是平面發光,且符合環保需求,可以制作在塑膠薄片上,像壁紙一樣隨意張貼,因此多年以來一直堅持OLED的研究方向。一年前學生在研究照明機制時,發現有個材料不穩定,周卓煇教授逆向思考,決定利用這項特性讓光可以隨意變化。他和研究生試驗多種螢光材料配方,找到可以同時發出藍、綠、紅三原色的材料,3~9V的電壓配以一顆方型電池,能發出從日出到日落的不同光色。
目前,日本已推出單一色溫的15x15cm的白光OLED樣品,售價約五千日圓。
白天的光線
黃昏的光線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