鐳射影碟,激光視盤 (Laser disc)
英文名稱:Laser disc
圖:鐳射影碟(左)與DVD(右)各一片
LD的簡介
LD為Laser disc的縮寫,翻譯成中文為鐳射影碟、激光視盤,這種影像儲存媒體是于1980至90年代中流行的用于電視、電影和卡拉OK(主要是卡拉OK的應用)的雙面視頻光盤。
LD的解析
LD格式產品最早于1978年上市,最初名為Discovision。1980年日本先鋒公司收購了該格式的大多數版權,正式命名為LaserDisc,并在美國市場推出了首款LD播放機VP-1000,此后就一直是LD格式的最重要支持廠商。
LD的光盤直徑 30 厘米。早期采用模擬的方式記錄視音頻,后來采用模擬視頻與數碼音頻。模擬記錄采用調頻調制。光盤空間很大,因此沒有壓縮技術,(如果采用了壓縮技術可以說甚至比現在流行的DVD更大)這可以說是畫面非常有真實感的原因。存儲方式采用雙面存儲方式(世界最早),而且還有雙面播放的技術,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雙面播放的影碟媒體了。不過,LD出現得早也落后得早。即使當初聲稱主要對象是家庭,但是因為價格高昂(在百元RMB以上)和笨重不方便的原因。而被后來的VCD、DVD所取代。
鐳射影碟尺碼和12吋黑膠唱片相若,表面和音樂光盤(CD)相似。鐳射影碟機以激光讀取(和CD類似)預先刻錄在盤片上的訊號,并轉換成視頻信號(如PAL、NTSC)供電視機播放。于1980年代相對當時流行的VHS放映是頗為昂貴的東西。LD能提供的影像質素接近廣播電視,而且因為是非接觸式的關系,沒有錄像帶放多了會影像會變差的問題。很多人以為LD使用了數字技術,但其實不論影像和聲音都是使用頻率調制(Frequency Modulation)的模擬方式儲存在影碟上。后期的NTSC影碟才真的可以將音軌以數碼方式加載到碟上,PAL影碟則只能以數碼或模擬其中一種方法儲存音軌。
鐳射影碟在北美中國大陸并不流行,在日本和香港則非常流行,主要用于卡拉OK影碟的生產,其次才是一般電影的影碟。
由于使用模擬方式儲存,鐳射影碟沒有DVD“馬賽克”或其他因信號數碼化帶來的問題,仍有少數愛好者視之為珍藏品。也因為這些特殊技術上的因素,從而使LD沒有盜版可言(中國大陸不流行的最大原因),這也是它的收藏價值所在之處。
日本先鋒公司日前(2009-01-15)宣布,將在最后一批3000臺產品制造完成后,正式停產LaserDisc(LD)播放機。由于先鋒數十年來一直是LD格式的最大廠商,這一消息也標志著LD格式的正式作古。
在近30年的時間里,先鋒LD機的總銷量為950萬臺,而全球各品牌LD機總銷量也不過1680萬臺。由于早已被DVD和藍光所取代,先鋒表示他們已經很難拿到制造LD機所需的配件,因此不得不停產LD設備。但公司表示,現有客戶的售后服務工作將繼續進行不受影響。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音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