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對于LED行業 是一個考驗,伴隨著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以及世界各大行企業都紛紛高調進軍LED行業.
對于國內LED行業來講 自主創新 加大研發力度 申請技術專利 要具備企業核心競爭技術優勢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LED通用照明已經成為最具市場潛力的行業熱點。飛利浦宣布2009年將主攻LED家居照明市場,浙江中企、江蘇史福特、寧波燎原、上海亞明等傳統光源巨頭企業都已相繼推出其代表性的LED照明產品。傳統光源企業的加盟促進了LED產業良性競爭,也提高了國內LED產業鏈在應用端的整體水平。內需市場的擴大和一系列LED標準的頒布也將推動中國LED產業向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據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初步統計,2008年國產芯片產能較2007年增長50%左右,主要芯片廠商的計劃投資在80億元人民幣以上。
2008年中國LED封裝產值較上年增長10%-15%,產量增加20%-30%。通過引進戰略投資、風險投資、境外上市、借殼上市、收購兼并等資本運作方式,我國LED產業格局出現了新的變化。 從2008年LED市場應用領域來看,LED指示燈、led顯示屏、手機鍵盤和相機閃光燈以及LCD背光源位列銷售量的前四大領域。2008年,LED路燈開始嶄露頭角,東莞石排近萬盞LED路燈和山東濰坊高新區1萬多盞LED路燈順利改造完成,大連瓦房店市節能路燈項目中已確定啟用LED路燈。 據了解,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也將成為新一輪城市基礎設施和運動場館建造和更
新的中心,其將大面積使用LED節能產品。 一個前景無限美好的LED產業卻讓中國LED企業始終被專利問題所困擾。去年8月30日,又有6家中國LED企業被控涉嫌專利侵權,從而將面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337調查”。按照“337條款”,如果原告勝訴,普遍排除令發出,被告國的整個LED照明產業的上中下游產品都不能進入美國。還好最終通過了和解。但中國企業也陷入了主要依靠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難以進行技術積累、本國企業惡性競爭的怪圈。 我國LED封裝及應用企業,總體上以民營企業為主,企業增長速度比較快,對外來產品、技術的模仿能力極強,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具有自主創新能力。2008年“337”事件給中國LED產業敲響了警鐘。 對企業而言,專利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對公司產品研發、制造、銷售等經營活動設置了很多羈絆和限制,另一方面它對企業擁有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又是一種保護。廣東省第一屆LED產業聯盟主席、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
旭亮表示:“led產品之所以遲遲不能大規模用于家庭照明,很大程度上受價格的影響,LED產品的芯片大部分依賴進口是LED燈價格居高不下的關鍵所在,因此加大對LED應用技術的研發力度,具備自身的核心技術并實現規模量生產是LED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步。”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