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昔日 “彩電大王”的榮耀,長虹正在等離子布局中爬坡上行。
不久前,四川長虹提供的信息顯示,今年1~7月,長虹等離子電視銷售額同比增長近300%,成為等離子陣營中難得的上升者。為了強化等離子優勢,長虹也在加大投入。本月初,四川長虹公布30億元分離可轉股債發行結果,募得資金中有10億元砸向了等離子項目。
四川長虹新聞發言人劉海中表示,“過去,等離子做不好,就是因為日韓系廠家不夠開放,痛失業界支持。眼下將是整個等離子陣營的機會,也將給中國平板產業提供更豐富的選擇。”
大尺寸電視銷量大幅增長
據奧維咨詢統計,上半年,我國等離子電視僅售出了76.8萬臺,這讓等離子陣營感到略有尷尬。據中怡康對全國561個城市、5129家門店的零售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等離子電視零售額同比下降13.4%。
不過,總體市場份額的縮小并不意味著市場的堅定留守者沒有增長機會。中國電子商會數據顯示,2009年1~6月,大屏幕42英寸、45英寸以及50英寸以上的等離子電視銷售絕對量分別增長了46.2%、36.2%、46.1%。
四川長虹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長虹等離子電視銷量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近300%。對此,長虹多媒體中國營銷公司總經理蘇子歡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在上游面板資源布局的同時,長虹在渠道推廣方面為銷售資源作了充足準備,今年5月量產規模上來之后,對銷售的支撐作用也體現了出來。
此外,長虹相應地調整了等離子電視的產品結構。“我們的等離子電視淡出了終端性價比以及成本優勢并不突出的32英寸和37英寸產品,轉向了42英寸及50英寸產品線”,蘇子歡表示,大尺寸等離子電視單臺價值更高,且在成本上有優勢。據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1~7月,長虹在等離子電視市場內出貨量占比33.4%,金額占比25.4%,位居業內第二。
致力解決國內“屏困”
長虹一再表達出做強等離子的決心,資本市場對此也顯示出頗多青睞。
本月初,四川長虹發行30億元認股權與債券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的30億元資金中的三分之一,即10億元增資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用于研發、生產、銷售等離子顯示屏及模組。
據劉海中介紹,目前長虹正在進行一期擴能,并計劃在2010年具備年產能216萬片(以42英寸計)以上的新型等離子顯示屏及模組制造能力。
據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一楠透露,虹歐第二期將在2012年年底完成,通過多期建設,最終產能將達到600萬片,屆時將進入全球三甲之列,僅次于松下和三星。“先鋒退出后,被松下整合,松下的產能還在提高,”沈一楠強調,等離子陣營并沒有解體,只是產能、品牌集中度更高而已。
有分析人士指出,長虹巨資押寶等離子顯示屏(PDP),或許正是寄望在規模和良率水平成熟之后,憑借手握的整體產業鏈資源,復制當年CRT時代的盛景。
“確切地說,我們是在解‘屏’困,長虹在致力解決面板資源和原料、零組件配套產業的遷移命題,”劉海中并沒有正面回應這一說法,但他委婉地表示,長虹掌握成熟的完整產業鏈資源之后,成本自然下降,價格方面也自然會形成一定的優勢。
他似乎對記者提出的“等離子反擊”一說并不太認同,“價格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自己定義產品,在我們自身之外,可以跟整個中國業界分享虹歐的等離子屏。過去,等離子做不好,就是因為日韓系廠家不夠開放,痛失業界支持。眼下將是整個等離子陣營的機會,也將給中國平板產業提供更豐富的選擇。”
此外,長虹的PDP布局還有一產業背景——國內對液晶面板資源掌控積弱已久,日、韓以及臺灣地區對輸出高次代產線和技術,都有禁止政策。近半年來,液晶面板價格大幅飆升,國內整機廠商也由此備受煎熬。如果長虹能有成熟的技術和足夠的規模輸出等離子面板,并為國內整機業界所接受的話,將對市場生態產生重大影響。
“就在本周二,還有一家業內巨頭的老板到長虹來談等離子合作,”劉海中說。
長虹面板的三梯隊
盡管被視為國內等離子陣營的旗手,但長虹所瞄準的不僅于此。“等離子、液晶、OLED,一個都不能少,”劉海中對 《每日經濟新聞》如是說。
6月底,長虹與我國臺灣地區面板巨頭友達宣布在四川綿陽合資投建一座液晶后段模組廠。
四川長虹與友達光電下屬子公司景智光電合資成立新公司——長智光電(四川)有限公司,首期投資額和注冊資本初定為1億元。其中友達出資51%,長虹出資4900萬元,持有49%。雙方首期建設4條玻璃基板與背光模組組裝制程生產線,年生產規模大約360萬片。
在等離子面板、液晶模組之外,長虹更遠的目光鎖定在了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OLED上。去年4月,長虹砸下7.05億元人民幣,在成都興建我國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完整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屏生產線。據長虹方面稱,今年已可實現小尺寸的量產。
據了解,針對OLED,目前國內外各家企業基本都處于研究狀態,而且成本仍然很高,難以大尺寸量產,前期索尼也宣布相關項目延后。調研機構奧維營銷分析師李影表示,長虹的研發儲備選擇這一時機,是比較好的方式。
“不做面板就放棄平板電視制造”,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曾一再如此強調。如今,長虹成為國內唯一同時進軍三項平板技術上游的廠家,“PDP掌握材料級,液晶企及芯片級,而OLED達到預研級,”劉海中如此描述長虹面板布局的三個梯隊,他表示,由此結成的“產-供-銷”執行機制更可共享,保持屏狀態與產品狀態的相對穩定,可以降低中間環節材料、生產、物流、服務等一系列成本。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