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為長三角經濟區16座中心城市之一。2006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科技強警示范建設城市后,泰州更進一步加大了科技強警建設步伐。近幾年來,泰州市公安機關把科技強警工作擺在公安工作的重要位置,牢固樹立“向科技要警力”、“科技出戰斗力”意識,以“金盾工程”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全面推進科技強警工作。
為切實提高泰州社會治安質量,泰州市公安決定在全市開展“平安城市”的建設。在“平安城市”社會面治安監控系統建設推進會上,泰州市副市長、中國電信泰州分公司總經理簽訂了《“平安城市”社會面治安監控系統建設責任書》。電信與公安部門全面合作,采取“電信投資、共同建設、公安租用”的方式,在全市建設社會面治安監控系統,并確保08年建成規劃監控點總數的40%,2009年全面完成該工程。
“平安城市”系統是一個特大型、綜合性非常強的管理系統,不僅需要滿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應急指揮等需求,而且要兼顧災難事故預警、安全生產監督等對視頻監控的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報警、門禁等配套系統的集成以及與廣播系統的聯動。
“平安城市”建設基于平安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城市內視頻監控系統、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道路交通等多個系統,利用市區級數據交換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系統前端數據通過視頻監控系統采集并傳輸到市、區監督指揮調度中心,實現整體監控、指揮調度。 監督指揮調度中心管理平臺由數據庫服務器、存儲服務器、管理服務器、報警服務器、調度控制服務器、流媒體服務器、Web服務器、顯示服務器和其它應用服務器組成。
泰州“平安城市”建設的幾大因素
在泰州“平安城市”的建設中,幾個因素至關重要:
1、復雜系統的優化管理
泰州“平安城市”系統面對的是較大容量的監控,前端監控點約8000路,遍布整個城市,涉及各種社會資源的接入。如何有效地管理這些資源,實現系統的合理部署和管理是關鍵。作為電信“全球眼”平臺提供商,科達(KEDACOM)監控平臺具備嚴格的設備分組和用戶分級分權管理機制,任何人對任何設備的操作將遵循權限管理的準則。同時還有域管理功能,可對不同地域的用戶和設備分別管理,并可對域用戶進行限制網段登錄。這樣一個大的系統就被劃分成若干個小系統,每個域管理員只需負責其所屬子系統的管理任務,而無需關心整個系統的部署,有效的降低了系統管理的復雜度,實現了大系統的優化管理。
2、海量存儲的安全性
存儲是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眾多的案件調查都是從錄像文件的分析開始的。根據公安系統對平安城市建設的要求,視頻監控系統需24小時錄像,錄像保存期限需達到30天。如此海量的存儲數據,對存儲系統的安全性提出極高的要求。科達網絡視頻監控平臺可采用分布式和集中式兩種方式部署網絡錄像單元,同時在集群方式下采用負荷分擔策略,有效保證了存儲的安全性。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配置相應容量的磁盤陣列,實現對前端錄像文件的存儲,磁盤陣列采用RAID 5備份機制。市局或其他用戶在需要進行錄像回放的時候,通過錄像點播系統可以透明的實現錄像文件在線回放或下載。
3、監控與報警的有效管理
城市安防系統除了視頻監控外還要處理大量的報警信息,如何有效地將這些報警信息利用起來,對于及時發現處理問題至關重要。科達網絡視頻監控平臺提供電子地圖功能,管理員可以往電子地圖上添加前端設備,通過電子地圖,用戶可以實時獲得報警信息,準確定位報警地點,便于公安人員迅速的接警、出警。
4、安防資源的共享
為了方便用戶在不同的網絡環境下使用本系統,科達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的前端單元支持PPPOE協議,支持穿NAT,客戶端單元可以通過ADSL或者LAN的方式登陸平臺系統進行管理和監控圖像的瀏覽,既保證了公安網的安全性,又可以利用公安網實現遠程訪問,可謂一舉兩得。
5、用戶權限管理
由于整個系統涉及內部、外部兩類多級監控資源,為了確保系統安全,中心管理平臺采用了強大的用戶統一認證和集中授權機制。所有需訪問內部和外部監控資源的公安專網用戶,都統一由市級監控平臺進行集中認證和授權,不同的用戶擁有不同的權限,無論用戶在哪里登錄,其權限都不會改變。
一個用戶能夠做哪些操作,完全由該用戶在系統內被分配的權限而定,只要權限允許,他可以在任意地方任意調看上級、下級甚至外部監控資源,并進行相應的控制。另外,系統權限分配可以細化到每一個監控點以及每一個監控點的具體操作,比如,一個用戶可以授權為只能瀏覽某一個監控點的圖像,且不能對該監控點進行PTZ控制。
泰州“平安城市”監控系統架構
泰州“平安城市”監控系統的部署架構如下圖所示:
網絡視頻監控平臺在組網架構上有集中式和分布式兩種,考慮到本身的實際情況,泰州“平安城市”監控系統的平臺部署采用了集中式方案。整個系統一套平臺,全市所有監控點都通過電信寬帶網集中接入,由該平臺統一管理和調度。監控點的視頻信號、音頻信號、報警信號經視頻編碼設備編碼處理后,通過網絡上傳至平臺,由平臺完成集中的轉發、分發、存儲和檢索。
平臺部分采用了電信級部署架構,由CMU(中心管理單元)、VTDU(轉發分發服務器)、ULS(用戶登錄服務器)、AAA(業務管理服務器)、NMS(網管服務器)、DB(數據庫服務器)、NRU(網絡錄像單元)等幾個部分組成。為了保證整個平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每一個組成部分都考慮了熱備份機制,包括主從熱備和N+1熱備。
盡管整個系統在部署上采用了單級集中的方式,但是在管理上還是根據行政區劃采用了分級的管理機制。監控中心的設立采用了三級架構。市公安局設置一級監控中心,各市轄縣公安局設置二級監控中心,派出所及基層實戰單位設置監控室(即三級監控中心)。監控中心基本上由分控客戶端PC、電視墻解碼器、電視墻顯示設備這幾個部分組成,具體設備配置依據防范需要和經濟發展狀況而定。
通過用戶集中認證和授權機制,每個監控中心都被授予了不同的管理權限,以管理所轄區域內的所有監控資源。派出所、分局以及市局由于級別不同,相應的,其監控中心也擁有不同級別和不同范圍的管理權限。權限的分配是以用戶形式存在于系統內的,在統一認證和授權下,無論用戶在哪里登錄,其權限都不會改變。
當然,由于用戶權限是由系統分配的,只要權限允許,一個用戶可以在任意地方任意調用下級、本級甚至上級監控資源,并進行相應的控制。也就是說,在權限許可的前提下,市局、分局和各派出所均可實時查看任何一個攝像頭的監視畫面,并且可以回放某一時間段的歷史視頻數據。
結束語
整個系統適應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變化和公安工作需求,具備可擴展、擴充的功能。在系統建設中,采用標準的接口,公開的協議,支持二次開發,與現有公安監控系統、聯網報警、接處警、車牌和人像識別、電視電話會議、語音通信等系統能夠完善的兼容與對接。
構建“平安城市”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現代化、智能化的技防手段是重要基礎,通過安防監控等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城市交通、治安、管理等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眼”的觸角將會深入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我們的“平安城市”保駕護航。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