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LED芯片的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了新突破。本月8日,由南海民企昭信集團自主研發制造的國內首臺半導體照明芯片核心設備成功下線。這意味著,國內長期依靠進口LED芯片制造設備的局面將被打破,填補了國內的核心技術空白。受此影響,相關的LED產品價格也會大幅下降。
LED芯片將走向國產化
據了解,此種設備是LED產業鏈里最核心的技術,此前一直都被美國、德國、日本壟斷。“國內的LED廠家所使用的設備全部依賴進口,進口一臺價格約為1500萬元人民幣。”現任廣東昭信半導體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的甘志銀解釋說,該設備的購置成本占據LED整個生產線購置成本的近2/3,這也是LED產品難以降低的主要原因。
甘志銀介紹說,該設備在研發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甚至還遭到國外的封鎖。據透露,該設備接下來將會“閉關”4個月進行產品數據測試,最快預計今年5月份后可以進入量產階段,估計5年內將達到10億元以上的產值。
“該設備在佛山南海下線,對于實現我省芯片量產化國產化生產邁開了重要的一步。”廣東省科技廳高新處研究員林萍說,國內首臺半導體照明芯片核心設備在佛山下線,是廣東省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突破。
佛山將擁有完整LED產業鏈
LED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產業,然而目前該產業的上下游發展卻很不平衡。由于下游封裝和應用所需的資金和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目前國內80%以上的LED企業都只有低端封裝業務;而LED芯片及外延片等上游產業由于對于技術和資金要求較高,因此涉足企業較少,發展相對滯后。
在此前公布的《佛山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就指出,這種不平衡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LED產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因此進一步完善LED產業鏈建設對佛山光電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此次樣機的下線是接下來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引擎。”佛山市副市長黃玲說,佛山剛剛被國家工信部授予成為全國第一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電子信息(光電顯示)。可以預見,半導體芯片核心設備在佛山南海的下線,在提升國內LED芯片工藝水平的同時,也必將帶動佛山現有企業向半導體升級。而佛山也將成為國內首個成功建立從上游芯片外延設備、芯片研究、封裝、模組、照明燈具到照明工程的半導體照明全產業鏈的城市。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