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影網資訊】咫尺天涯的感受,恐怕是國慶期間選購3D電視用戶最能了解的吧,這個電視市場的新寵兒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讓他們難以下定決心,比如在選購時是否該有個統一的技術標準?3D電視內容該如何解決……不過節后隨著3D電視標準的出臺以及2D轉3D技術的成熟,我們似乎也看到了轉機——要跨過那些阻礙3D普及的“壕溝” 并非那么難!
標準出臺:攻克“挑選門”
十一黃金周讓3D電視市場再度升溫,但消費者面對眾說紛紜的宣傳覺得似懂非懂、一頭霧水,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一個統一的技術標準,導致了此前很多國內的廠商和內容提供商保持觀望不敢介入的局面。
所幸工信部已經在著手起草3D電視標準,并正在進行產品針對性測試。這意味著3D標準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在采訪過程中,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標準出臺的意義,“未來3D功能一定會和HDMI、1080P等技術一樣,成為電視的標配!”他舉了一個例子向記者佐證道,在2004年的時候,還只有極少數人提及“高清”這個概念,只是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臨近,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的正式公布以及信息產業部數字電視接收終端設備行業標準2007年1月1日實施,包括CRT電視、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以及背投電視在內的所有顯示產品才紛紛向數字高清方向靠攏,隨著高清的逐漸普及。“現在政策的支持和標準的出臺,也會促使3D技術成為真正普及型的電視技術。”
一位銷售人員表示,“根據成像原理,3D電視對畫面穩定性和連貫性的要求苛刻。為提高3D電視畫面的流暢性、觀看的舒適度,面板和相關信號的刷新率至少要達到120Hz。因此屏幕響應時間、背光源調整速度等技術成為了保證3D電視舒適度問題的關鍵。”顯然,檢驗3D電視真偽的一些技術指標已開始為消費者所了解,這銷售人員在介紹時還強調了一點,“3D電視”并非只能播放3D內容,正確的概念應該是具備3D功能的平板電視,3D僅是電視的一個功能而已,在不開啟此功能時,它依然是一臺標準的平板電視,現在購買3D電視其實也是為了以后全面覆蓋各種應用需求。
2D轉換3D:挑戰“內容門”
伴隨著標準的出臺,困擾消費者的3D內容提供的問題也開始得到緩解,細心的消費者或許還會注意到,目前很多賣場銷售人員在介紹其3D電視產品時都會強調這款產品擁有2D轉換成3D的功能。事實上目前在3D電視中率先應用這種轉換技術的電視廠商已經嘗到了“甜頭”。據中怡康數據顯示,自從三星2D轉3D技術的3D電視在國內上市后,6月底,國內3D電視總銷量已達到5000臺,市場均價每臺在2.35萬元,而三星3D電視市場占有率居然高達93%。這一數字也說明市場對3D電視的2D轉3D功能的接受度。
據三星的技術人員介紹,目前這種由三星首創的2D轉3D功能,其基本的原理是通過電視內置的處理引擎,分析2D的場景,把場景當中的近點物體進行勾勒和突出,同時將背景環境和物體進行后置,從而實時實現2D圖像轉換為3D效果。筆者在現場也作了一番體驗:在戴上3D眼鏡后,只需輕輕按下3D功能鍵,面前的電視畫面就由原來的普通圖像瞬間變為仿佛觸手可及的3D效果。
對此,一些賣場的銷售人員認為目前是否具有2D轉換3D功能已經成為了消費者挑選3D電視時的一個重要考量標準,“2D轉換3D對電視的設計、內置芯片的要求都很高,可說是一項較為核心的技術。”他們還表示,現在一些內置了3D靚芯圖像引擎處理的國外產品,接受高清信號時,在景深較大的畫面中2D轉3D的效果已經與播放3D片源效果基本沒有差異。
廠商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縮短模擬3D與原生3D之間的效果差距。畢竟很多老百姓只要有3D內容可看,還是愿意掏錢瀟灑一回的。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