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粉絲焦急地排隊等候他們的iphone4和iPad時,他們不知道,全世界的智能手機生產商都在看這一小塊觸摸屏的臉色。
受蘋果產品熱銷帶動,全球電容式觸摸屏需求量大幅攀升,但由于目前觸摸屏的組件良率有限,導致全世界的電容式觸摸屏嚴重缺貨。最悲觀的估計顯示,整個2011年這種觸摸屏都將延續缺貨的勢頭。
一股電容式觸摸屏擴產狂潮正在中國席卷而來,在此概念的帶動下,中國A股市場上幾乎所有觸摸屏概念股近日都出現了暴漲的行情。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警告,那些缺乏蘋果穩定訂單的企業,很可能并無法分享這一行業的甜蜜果實。
觸摸屏產能大躍進
今年10月28日,萊寶高科正式宣布投入2.51億元,新增設計年產400萬片10英寸規格的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摸屏。而在此之前的7月2日,該公司已經宣布投資1.61億元上馬10英寸規格的400萬片電容式觸摸屏產能——這意味著該公司在這一尺寸的觸摸屏產能已經達到800萬片。
另一家上市公司超聲電子也宣布將進行電容式觸摸屏技改項目,將新增年產4.5萬平方米電容式觸摸屏的生產能力,預計2011年3月建成試生產,2011年5月正式投產。招商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聯想樂phone的觸摸屏全部由超聲電子供應。
此外,歐菲光、長信科技等上市公司也紛紛表示,將新建或者擴建自己的電容式觸摸屏生產線。
這些上市公司的擴產消息還只是目前中國電容式觸摸屏擴產潮的冰山一角,記者在剛剛結束的深圳高交會上了解到,多家國內廠商都在新建自己的電容式觸摸屏生產線。
“我敢說,深圳市場上70%的山寨iPhone4,用的都是我們的觸摸屏。”深圳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觸摸屏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受蘋果帶動,搭載電容式觸摸屏的山寨手機銷售十分火爆,這家公司正在深圳加緊建設一條新的電容式觸摸屏生產線。
“大尺寸的觸摸屏在生產工藝上和小尺寸的是很不一樣的。”深圳另一家觸摸屏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觸摸屏生產線多集中在3.5英寸以下,但現在大家看好大尺寸市場的前景,不少國內企業都正在上馬大尺寸觸摸屏的生產線。
目前臺灣的勝華、宸鴻(TPK)這樣的大型觸摸屏廠商的產品都優先供給蘋果,一些出貨量較小的消費電子廠商,只能從一些小型觸摸屏生產商采購。
誰能啃到蘋果?
由于蘋果采購量巨大,訂單穩定,且采購價格也相對較高,通常能夠給蘋果供貨的觸摸屏組件生產商,都會獲得不錯的業績。
目前蘋果iPhone和iPad的觸摸屏模組主要由臺灣的勝華、宸鴻(TPK)生產。IDC臺灣顯示技術分析師徐美雯指出,獲得蘋果訂單的廠商會在技術上受到蘋果的指導,并且獲得一些蘋果的發明專利授權,因此會有較大的優勢。
“其它廠商想成為蘋果的供應商,還是有些難度的。”IDC臺灣顯示技術分析師徐美雯分析道,蘋果供應商的認證周期很長,而且對生產工藝、產量等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萊寶高科是國內主要的觸摸傳感器生產商,并通過辰鴻(TPK)進入蘋果的供應鏈,應用在iPhone手機上,這是國內目前為數不多給蘋果供貨的觸摸屏產品生產商。
徐美雯預測,明年蘋果的iPad仍舊將成為全球市場中最熱銷的大尺寸平板電腦產品,因此蘋果的觸摸屏供應商仍然將優先被看好。相比之下,其它廠商生產的平板電腦產品是否會有很好的表現,目前還很難說。
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指出,今年全球觸摸屏移動設備銷售量將超過3.62億部,同比增長96.8%,預計到2011年全球平板電腦銷量會達到5400萬臺,到2014年將達到2.08億臺。
不過仔細分析明年的平板電腦市場,可以清楚地發現,相當一部分的銷量仍然被蘋果壟斷。美國投資公司Wedge Partners分析師布萊恩布萊爾(Brian Blair)預測,2011年iPad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將達到4800萬臺,而保守一點的iSuppli也預測,明年ipad的出貨量將會達到3650萬臺。
iSuppli預計整個2010年iPad將占據整個平板電腦市場的84%之多,而隨著新一代ipad可能于明年推出,iSuppli預測,到2012年之前,整個平板電腦市場都將是蘋果的天下。
這樣的局面可能將進一步加劇中尺寸電容式觸摸屏廠商的兩極分化局面:那些有穩定蘋果訂單的企業將獲得更好的業績,但其它廠商的出貨量,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觸摸屏產業瓶頸
觸摸屏目前的主要零部件包括觸摸傳感器、特種玻璃(加工后的成品)、驅動IC,然后再到觸摸屏模組集成廠商進行組裝,最后裝載到蘋果、HTC等廠商的移動終端上。
在最后的觸摸屏模組集成生產領域,臺灣的勝華和TPK憑借蘋果的訂單占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不過近期,多家國內生產商已經宣稱將進入這一領域。
對于內地大多數要想生產出合格的電容式觸摸屏廠商來說,技術或許并不會成為最主要的問題,生產工藝和訂單顯得更為重要。
蘇州瑞陽光電的總經理文諫在今年東方證券的一次電話會議中曾指出,限制電容屏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的瓶頸是控制IC廠商的技術支持能力不夠,工藝路線未固化。
文諫道出業內的一個現象:雖然中國有能力投產電容屏的廠商有上百家,但除了臺灣的TPK和勝華這樣有穩定大客戶蘋果的廠商,其他廠商在今年年初時都不敢大規模投產。
IDC臺灣的徐美雯也指出,目前勝華、TPK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擁有良好的客戶資源,且在產業鏈上布局較全面,生產工藝也比較成熟,其它廠商在短期內追趕上可能會有難度。
不過近期多家企業大手筆上馬電容式觸摸屏生產線的消息似乎在印證,這一行業的工藝正在逐步成熟。
“我們預計到明年,內地的生產工藝就會跟上,那時觸摸屏就會大幅降價。”深圳一家觸摸屏生產商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平板電腦制造商、無錫矽鼎科技的創始人陳海雷則向記者分析,目前國內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摸屏的穩定程度還有待提高,電容屏的主要技術指標要看屏幕的校準穩定性,一個觸摸屏上有這么多點,如果質量不好一些點按下去就沒有反應。
“電容式觸摸屏本質上是一個IC電路加上物理壓力感應裝置,在生產上要求無塵,把這些東西都加在一起,目前成品率就很低,就造成行業供貨不足。”陳海雷告訴記者,現在要想買觸摸屏都要求付現款。
他預計,再過一年國內中大尺寸電容屏的質量就將趨于穩定。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數字標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