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文化設施特別是劇場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始建于1984年、落成于1989年的深圳大劇院,可謂我國劇場發展史上的重要標志:它是第一個實際建成的具有品字型舞臺的劇場,舞臺具有升、降、推、拉、轉五大機械功能,也是內地第一個具有表演藝術中心功能的大劇院。
深圳大劇院在劇院建設的設備選型、聲學裝修、安裝調試等每個環節都尊重業內專家的意見,并聘請了文化部具有豐富舞臺經驗的專家負責全程技術管理,在建設中重視劇場硬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時戲劇工作者對舞臺技術現代化的渴望,在當時代表著劇場建設的先進方向。
深圳大劇院由大劇場、音樂廳、文化沙龍和畫廊組成。
大劇場觀眾廳有池座和一層樓座,樓座兩側可延伸至一層,池座與樓座可容納觀眾1305人;2005年裝修改造后,大劇場觀眾容量調整為1199座。主舞臺深23米,臺口寬16米、高9米,利用假臺口可以縮小到12米寬、7米高。
大劇場舞臺機械設備:擁有52道調速電動吊桿、6道調速側燈光吊桿、4道調速燈光渡橋、1道假臺口,每道吊桿均可無級調速,任意定位,并能根據演出需要編程運行;還有4道防火幕、7塊主升降臺、1塊輔助臺、8塊側車臺、1個后車載轉臺、2塊樂池、1道樂池升降欄桿。舞臺機械由兩臺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院研制的“神舟—3000”控制,雙機互為備份,提供了極高的可靠性。舞臺機械設備除了樂池欄桿外,全部可以無級調速控制,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和同步精度,并具有邏輯互鎖功能,能根據演出需要編程運行。
大劇場舞臺音響系統:包括英國A&H iLive—176數字調音臺 (80路話筒或線路輸入,8路光纖輸入,24路主線路輸出)、英國MIDAS—H3000模擬調音臺 (44路單聲道輸入及4路立體聲輸入,24路輔助輸出,8路矩陣輸出),以及高規格的效果器、功放機、音箱等。
大劇場舞臺燈光系統:舞臺燈光燈位布置為全方位立體分布,正面光三道、外耳光兩道,柱光、側光、頂光、逆光、天排、地排等區位,構成全方位布光陣列。
上述舞臺設備包括舞臺吊桿和機械舞臺、渡橋、側燈桿等,可同時編組,編程控制,充分滿足各種演出的專業需要。
大劇院音樂廳可容納觀眾632座,舞臺為固定聲學反音罩式,前臺口寬16.6米、高7.3米、深9米,底口寬11米,能容納舞臺上120名樂隊演奏員和100名合唱團演員同時進行表演。場內經處理后的自然聲場極佳,觀眾席布局采用了新穎的分區錯落方式,視聽環境舒適。
劇場建設是技術性很強的建筑工程,它涉及建筑、結構、聲學、室內裝修、舞臺機械、燈光、音視頻、轉播系統、空調、消防、電氣等十多個專業,只有上述專業緊密配合,才能建成一個合理實用的劇場。從使用角度而言,劇場建設應首先考慮建筑聲學的兩個關鍵因素——每座容積率和最佳混響時間,它是關系到劇場建設造價和使用功能的兩個關鍵因素,在滿足功能定位的基礎上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每座容積率越高,造價就越高。劇場功能的定位首先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合理進行舞臺工藝設計,聘請有經驗的舞臺技術專家或相關行業專家參與劇場的規劃設計及建設中對各舞臺專業進行技術指導。深圳大劇院的建設經驗,時至今日仍值得從事劇場建設的部門借鑒參考。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