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阿凡達》全球范圍的大規模熱映,3D技術以及所有的3D相關也隨之傳播到了世界各地,人們一時間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3D轟炸,電影、電視、動漫 、游戲、投影甚至電腦、手機隨之爭先恐后登陸3D市場,似乎3D前途無限光明道路一片平坦,一時之間3D市場熱鬧非凡。但是這種情況會不會是受《阿凡達》影響被暫時性放大的?
3D,強大但非萬能
誠然,新技術的出現不應該排斥,但冰不及厚便匆忙上陣就很有可能成為“先烈”,而成為“王者”的人通常都是沉著穩重者。在目前3D內容還沒有“任何遍及可尋”的背景下,3D還很難普及。有人認為在《阿凡達》的催化下,再加上3D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歷程,目前的市場已經具備大力開發的潛力。真是這樣嗎?我們可以看看高清市場,雖然高清概念已經叫嚷了10年之久,但是真正家里看上高清的人,到底又有多少呢?不久前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伯格(DavidPogue)撰文,對今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第43屆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出現的3D熱潮潑了一盆冷水。伯格在文章中列舉出3D影視急于跟進將會朝生夕死的八大理由:
第一:沒有用戶在看影視時希望佩戴那些討厭的眼鏡。
第二:那些討厭的眼鏡一副售價高達75美元。
第三:每個制造商的提供的3D眼鏡都不相同,市場上沒有一個統一標準。
第四:如果在“超級碗”時舉行聚會,用戶需要至少準備20副眼鏡。這些眼鏡的售價將是
一個驚人的數字。
第五:這些眼鏡都需使用電池,用戶又必須擔心電池問題。
第六:佩戴這些眼鏡會讓用戶頭疼。
第七:目前還沒有足夠可觀看的3D節目。
第八:3D并不意味著節目質量的提升。節目不好,即便是3D形式展示,仍然不好。
除次之外,目前可能延緩3D進程的還有多個因素。其中最大的問題,也是最有可能讓3D技術擱淺的問題是光學安全性。3D會不會傷害眼睛?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長時間盯著3D畫面是否對人眼有害。廠商們宣稱自己將會采取預防措施,制定指導建議。但安全問題若是處理不當將會給3D技術帶來致命阻擊。
2009年12月美國NFL橄欖球聯盟達拉斯牛仔隊主場比賽首次嘗試了用3D立體技術在大屏幕上現場直播比賽實況。HDlogix公司對此次活動提供技術支持,他們向到場的8萬名觀眾發放了偏振立體眼鏡,并從比賽中場休息后段開始測試3D直播。
當時確實有不少觀眾對這項新技術相當受用,稱3D轉播增強了真實感,好像自己就站在場上隊員的身邊。不過遺憾的是,更多的觀眾并不愿意戴上立體眼鏡,因此只能看到屏幕上花花綠綠的重影圖像,也有一部分觀眾表示他們戴上眼鏡后出現了頭暈反胃的現象。于是,觀眾席上爆發出了陣陣噓聲,此次全球首創的嘗試僅經歷了6分50秒就草草結束。在屏幕恢復傳統2D影像后,場內傳出了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
3月26日3D電影《愛麗絲漫游仙境》登陸申城銀幕。上映的頭一天,記者在和平影都售票現場發現,該影院26日凌晨首映場的103張票,截至當天13時20分許,只售出了26張票! ≡诮邮懿稍L時多數市民認為,《阿凡達》春運般的買票盛況不會再次出現。有市民稱,“經歷了阿凡達的瘋狂,觀眾已經變得理性!敝劣跁粫I票去看電影,還是“聽聽評價再說”。
積極迎接,理性對待
看來想普及3D化,擴大3D市場,廠商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是改進和完善技術,擺脫因技術問題給人們觀看3D影視帶來的束縛。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通過3D播放的“內容”一定要跟上。因為3D技術只是一個殼,一個表現工具,影視的“核心競爭力”還在內容上。只有創造出適合3D表現的內容,3D才能顯示出其強大的威力。 獨立電影導演李自強認為,3D時代的到來對中國的3D相關產業是機遇,但也是一種挑戰,“即使擁有一流的硬件基礎,也不能讓中國一躍成為3D大國。中國的3D要想占領3D市場,還需升級‘軟件’。”這就需要3D相關產業積極與文化產業配合好協調好,只有文化產業創造出優秀的適合3D表現的內容,3D產業才能強大起來。
綜合來說,目前3D內容尚未普及,且未成氣候,系統業者也還未增設3D的系統設備,使現場直播的體育賽事和現場演唱會,仍然無法派上用場。當然售價偏高,也限制了3D產業的發展。不過電子產品快速降價已是產業發展共識,過去在3D技術上存在的一些限制,很可能被《阿凡達》把藩籬與障礙沖破,像過去一臺3D攝影機重達200公斤,如今已降到22公斤,技術已大有精進。加上LCD發展已趨成熟,及顯示器愈來愈輕薄的趨勢下,臺灣、南韓、日本的顯示器業者將朝裸視多視點的3D顯示器發展。不過裸視技術恐怕要五年才能到達發展成熟的階段,過渡期仍將以擬3D為主流。
廠商們既要敢于沖鋒在前又不可急于求成,只有分清形勢順勢而為,才能在未來的3D爭奪戰中成為贏家。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