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家人都還在美國,閆春輝感覺自己在海鹽的公司干得十分舒暢,因而時間如飛。
2009年5月亞威朗中國公司才成立,10月底廠房開工,預計今年7月正式投產,這標志著浙江最大的LED產業園——占地1000畝、位于嘉興海鹽的杭州灣LED產業園將開始運轉。
浙江的LED產業已經有大量企業進入。比如臨近嘉興的寧波,2008年年底已有數百家中小型半導體照明企業,基本形成產業體系。海鹽再造這么大一個產業園,不擔心產品過剩嗎?
奧秘在于,園區內作為領頭羊的亞威朗光電(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目前國內仍稀缺的LED外延片,走“藍海”路線——國內LED企業雖多,但大部分集中在產業鏈中下游,上游外延片等核心產品仍受制于國外。
技術團隊占股近50%
亞威朗四個人合伙的故事頗有傳奇性。
亞威朗董事長倪姚強原來是煤炭行業的地區運營商,把山西等地的煤炭賣到浙江,積累了不少資產。可他跟黑色能源打交道十幾年,現在想涉足一些新領域。
跟倪姚強神交很久后,富二代出身的舒鋒結識了這個口碑不錯的民企老板。舒鋒的家族一直從事傳統光源生產,他很想來個“轉型升級”,于是常和倪姚強探討。
在亞威朗擔任副總裁和財務總監的侯生中在兩家上市公司做過高管。他覺得,自己創業更夠味。
這仨都是浙江人,但閆春輝的老家卻遠在東北。閆是倪姚強遠親的朋友,因偶然的機會他們得以結識,于是三個苦尋轉型的浙商感覺眼前豁然開朗。
閆春輝1993年赴美,曾在美國的AXT公司、路美光電等主導多個LED外延片工藝開發及量產化項目。
跟幾年前與正泰結盟負責薄膜太陽能量產的楊立友一樣,閆春輝一直在考慮回國發展,讓自己的技術一展所長。
這次合作的浙江團隊給了他充分的尊重:以閆為首的技術團隊在公司持股接近50%,這在同類企業極為罕見。
閆春輝對合作的評價是:“浙商,比較靠譜。”
到產業鏈上游去拓展
博士團隊很快給出答卷,把亞威朗迅速帶入了LED產業鏈上端的“外延片”時代。今年7月公司一期項目將投產,兩臺關鍵設備MOCVD開始運轉,明年銷售額預計達到6000萬美元。
“一臺MOCVD設備需要人民幣數千萬,規劃中公司會有30臺設備,2012年全部投產”。閆春輝告訴記者。
LED產業鏈主要包括四個部分:LED外延片、芯片制造、器件封裝和產品應用,此外還包括相關配套產業。
目前國內70%的LED企業集中在產業鏈中下游,外延片和芯片的產量有限,僅能滿足封裝企業需求量的20%。
據中國照明學會顧問、浙江大學光電信息工程系博導葉關榮教授介紹,LED產業上游的專利主要被日本日亞、豐田合成、美國Cree、Lumileds和德國Osram這五大企業壟斷。
“國內企業要投資外延片與芯片等LED上游產業,首先要有大量的資金,至少需幾十億元投資;此外,企業還要回避上述國外企業的專利。”
論錢,浙江老板有;論技術,在美國主導了多個外延片量產化項目的博士團隊也不缺。這些條件,使得亞威朗有信心挑戰國內已有的行業競爭對手廈門三安、上海藍光、杭州士藍明芯等。
“我們的產能完全釋放后,將占國內藍綠外延片市場十分之一。”閆春輝說。
千畝產業園,走“藍海”路線
亞威朗在杭州灣LED產業園占地約250畝,四分之一面積,這一明顯優勢地位也奠定了產業園的基調:瞄準LED中上游企業,不走“紅海”走“藍海”。
海鹽經濟開發區招商局局長金志剛告訴記者:“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建產業園,如果定位差不多,那就是重復建設。”
目前,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已初步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等四大集中區域,并建設了多個產業化基地。但據相關產業報告,長三角內部產業結構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這為將來可能的同質競爭埋下了伏筆。
“所以入駐杭州灣LED產業園的企業,我希望是以產業鏈中上游為主,中下游封裝和配套為輔,跟其他園區有所區別。”金志剛說。
園區瞄準上游企業還有一個原因。據統計,在LED產業鏈中,LED外延片與芯片約占行業70%利潤,剩下利潤由封裝、應用等環節分享。
“上游企業占了產業鏈大部分利潤,并且這類公司在國內比較稀少”。金局長說,目前除了亞威朗,已經有一些做中上游的企業考慮入駐產業園。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