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視已經成為2010年彩電市場關注熱點,主流彩電企業全面涉足3D電視。3月份以來,中國市場上索尼、長虹、創維、TCL、海爾、康佳等主流彩電企業紛紛發布3D電視新品,以三星C7000、LG LX9500、海信藍擎LED5529GP3D等為代表的少數幾款產品已經率先實現了終端銷售。同時,夏普、松下、東芝的3D電視產品也已經在日本銷售,預計8月份在中國上市。
6月13日,在北京舉行“2010年3D電視產業趨勢發展論壇”上,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張素兵博士透露說,在中國3D電視市場發展初期,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已經著手在研究、制定3D電視相關標準,國家標準《立體電視術語》和行業標準《立體電視圖像質量測試方法》已經討論過數次,目前在對產品做針對性測試。3D電視標準的提前明確將對整個消費市場和制造產業良性快速發展產生積極推動作用。我們可以看到,針對3D電視,一改以往“標準制定嚴重滯后產品和市場發展”的狀況,實現了標準與產品、市場同步發展是一大突破。
工信部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工程師孫齊峰表示,3D電視顛覆了傳統電視的顯像原理和收看方式,3D電視的性能測評指標也有別于CRT電視和普通平板電視。目前市面上的3D電視基本需要配戴主動快門式眼鏡,通過左右眼畫面的高頻率切換,形成3D立體視覺。對產品性能的測試時,左、右眼獲得的測試數據一般會有輕微差異,而左右眼差異越小,說明性能越穩定,是3D電視性能考察很重要的一項。《立體電視圖像質量測試方法》中基本明確的幾項性能指標包括:3D亮度和亮度差、3D關斷比、左右眼交叉干擾、3D對比度、3D亮度均勻性。針對部分企業送測3D電視產品的測試結果顯示:整體上,3D電視的主觀視覺清晰度和左右眼指標一致性都比較好。其中,三星和海信產品表現出較低的“左右眼交叉干擾”,測試值均<3%;松下產品也在“3D對比度”和“亮度勻稱性”兩個指標上表現優秀。
記者觀察發現,目前3D電視對眼健康的影響也是消費市場和行業主管部門都比較關注的問題。近期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聯合衛生、眼科等相關機構專家進行的“3D電視眼健康影響測試研究”初步結論顯示:特定環境和時間內,觀看3D電視引起的人眼疲勞程度與2D電視相比無十分明顯的差異,其影響程度與使用2D電視玩游戲引起的眼疲勞相似。而長時期觀看3D電視否對人體其它生理和心理指標產生影響,還有待繼續研究。
在本次論壇上,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發布《2010年3D電視消費需求調研咨詢報告》數據顯示,消費者對3D電視關注度極高,調研中有72.5%的消費者表示聽說過3D電視,其中34.4% 的消費者還對3D電視有一定了解。我們可以看到,在短短半年時間內,消費者對3D電視整體認知快速提升,這一方面在于彩電企業的大力宣傳推廣,另一方面也表現出消費者對3D電視的高度關注。進一步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對外資品牌3D電視認知度高,在提到3D電視時,消費者最先想到的品牌中,三星占20.7%,索尼占16.8%,海信占11.7%,長虹占9.9%,松下占8.3%。前五位品牌中,外資品牌3個,國產品牌2個,說明3D電視市場推廣前期,外資品牌獲得的市場回饋要比國產品牌好。調查發現,目前真正實現了終端銷售的也只有三星、LG、海信等少數幾個品牌,預計7月、8月主流彩電品牌3D電視全面上市銷售。家電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從消費需求看,能夠同時兼顧2D和3D的電視將成為下一代電視消費主流,就現階段而言,3D電視在中國彩電市場正經歷產品導入期,片源匱乏等產業鏈配套不健全問題,將可能成為制約市場的瓶頸。
目前,三星、松下、LG等彩電企業均表示,已經在打造3D產業的全產業鏈上開始下功夫。比如在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內容片源上,很多彩電企業都在進行各種嘗試和努力,積極與內容制造商合作,例如松下與好萊塢結成伙伴關系,三星與夢工廠結成伙伴關系等等,這些企業正在與全球的核心電影和廣播電視供應商一起推進內容平臺的合作。另外,2D到3D的轉換也是3D影視內容提供的有力支持,據了解,好萊塢已經有20-30家公司開始了2D到3D電影內容的轉換試作,并進行商業化試水。相信不久之后,3D電視的內容儲備將得到很好的完善。在產業標準上,國產彩電企業海信、TCL、創維等都在積極配合國家3D電視標準草案的制定工作,計劃完成年限為2011年。這些努力都將帶動3D電視整體產業環境的完善和發展。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泡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