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版權費自兩年前開始征收以來,一直風波不斷,不但引起了眾多卡拉OK業者的集體抵制,也讓眾多VOD(即視頻點播)廠商因此倒了大霉。
據業內人士估計,高峰時期國內VOD廠家約有400家,福建省有30余家,廈門有7家。而目前國內VOD廠家總數可能已不超過10家,在福建幸存至今的也屈指可數。
VOD廠商日子難過
“ 這兩年太不容易了!”昨日,廈門前沿科技公司總經理郭雄杰如是向記者感嘆。2008年,由于部分VOD代理商受到了版權費征收部門——— 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的查抄,作為廈門VOD廠商代表,前沿與國內其他8大VOD廠商一道赴京與音集協進行交涉,希望通過簽署“諒解備忘錄”而獲得授權,但音集協方面只是每家收取了10萬元的 “復制權費保證金”,后再無下文。
這讓郭雄杰兩年來過得戰戰兢兢,由于備忘錄沒有簽署,“VOD產品賣與不賣”變成一個尷尬難題:繼續賣隨時有被“查抄”的危險,不賣則無異于自己宣布倒閉。
“去年上半年,前沿的業務量也受到很大影響,下半年后,抱著做不做都是死的態度,果斷參與競爭,業務量才開始緩緩回升,但全年下來前沿不但沒賺錢甚至還虧損。”郭雄杰向記者坦承: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卡拉OK產業擴張速度大大放緩,內外交困已經讓很多VOD廠商無力招架。
音集協另有所圖?
音集協與VOD廠商簽署“諒解備忘錄”一事一直懸而未決,也引發了業內人士的諸多猜測。
一種說法是,音集協此舉一方面希望通過控制VOD廠商,間接控制卡拉OK終端;另一方面,則通過授權的天合文化傳播公司直接收購VOD廠商,力圖直接控制下游環節。
雷石公司副總裁馬杰就曾表示,VOD廠商并不擔心交納作品的版權復制費,因為這些完全可以轉嫁到卡拉OK經營者手中,雷石曾多次向相關部門探詢,但被告知不向他們收費。“我們想交錢,但交給誰呢?而且也找不到可行的收費標準”。
而這兩年來國內整個VOD行業的動蕩,更是讓郭雄杰觸目驚心。據業內人士估計,兩年前國內的VOD廠家約有400家,福建省內就有30余家,廈門也有7家。但目前國內VOD廠家總數可能已不超過10家,在福建,目前還能讓卡拉OK經營者記起來的,包括廈門前沿一家和福州的視易和海媚兩家。
版權費在廈進展不大
記者調查發現,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卡拉OK版權費征收問題,事實上在廈門一直遲滯不前。除了個別卡拉OK廳主動繳交版權費外,多數處于觀望狀態。
去年,福建天合首批起訴的7家廈門卡拉OK廳,目前還在二審當中。
雖然終審結果尚不得而知,但一位廈門卡拉OK經營者昨日向記者透露,由于通過訴訟這種方式收取卡拉OK版權費耗時耗力,每收一筆錢都要先打一場馬拉松官司,而且經常是每起訴一批侵權者,就會引起整個群體的抱團反應。因此版權費征收部門不同利益群體已發生了分化,版權費征收問題可能又變得復雜起來了。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