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潛規則”,是相對于“元規則”、“明規則”而言的,是指看不見的、明文沒有規定的、約定成俗的、但是卻又是廣泛認同、實際起作用的、人們必須“遵循”的一種規則。另一種通俗些的解釋,就是指那些不成文的見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的規定和原則。它最早產生于人們的貪婪和私欲,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發展壯大,滋生繁衍,如今已經無孔不入地滲入到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中。
任何產品作為商品本身,都具有相應的售價和價值所在,廠商也都會根據產品本身的價值、市場行情和用戶群對產品作出相應的定價,投影機作為商品,也不會例外。一個健康的市場上,任何商品的售價都應該是不存在暴利的,利潤也應該是透明的。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
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商家的最高目標,這本也無可厚非,但是在不斷降低的利潤背后,由于利益的驅使,也令投影機行業存在一些或廣為人知或不被人知的“潛規則”存在。作為消費者,如何避免被“潛規則”呢?我們在選擇購買時,又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選購投影機,無論是商務產品,還是家用產品,性能指標往往是用戶除了價格考量外,最為關心的。不過對于很多并不夠熟悉投影產品而言,固定的技術指標中也可能有手腳可做。不相信么?
對于很多用戶而言,選擇投影,最看重的就是投影機的亮度。亮度雖然不是衡量投影機的唯一指標,但確實是很多用戶最關注。我們姑且不討論單一衡量亮度正確與否,盡管投影機廠商都會在資料或官方網站上標注產品的亮度,但根據“潛規則”,你所購買的投影機往往達不到所標稱的亮度值。
目前大部分投影機的亮度指標標稱遵循的是ANSI標準,采用統一的測量方式進行測算。不過一般來說,投影機出廠時的亮度僅有標稱值的80%左右,也就是說,用戶按廠商宣傳購買一臺標稱3000流明的投影機,其實際亮度可能只有2400流明。造成這種情況并不是廠商的錯,但確實是用戶無法避免的。如果用戶選擇投影機必須考慮亮度的話,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不要被銷售或廠商輕易忽悠。
對于投影機而言,燈泡使用壽命是每個用戶都非常關心的。的確,投影機燈泡作為投影機的唯一耗材,直接關系著用戶后期使用的成本問題,售價動輒上千元的燈泡可是算不上便宜,因此,燈泡的單次使用壽命自然也就讓用戶非常關心。
目前采用傳統光源的投影機產品,其標稱燈泡使用壽命通常可達3000—4000小時,不過也有部分產品的光源使用壽命可以達到5000甚至6000小時。這樣來看,選擇燈泡壽命6000小時的產品,平均可以比標稱4000小時的產品多使用50%的時間,這樣來看,可以有效降低用戶的后期使用成本了。事實上,可并非你所想的這么簡單。
如果仔細查看一下廠商的標稱,可以看出,很多宣稱可以達到5000小時甚至5000以上小時光源壽命的投影機產品,其所標稱的燈泡壽命是在ECO模式下實現的,也就是所謂的低亮度、環保模式,正常使用模式下,其燈泡的使用壽命仍然是3000或4000小時,而ECO模式下,燈泡的亮度會有明顯降低,并不能滿足大部分用戶的使用要求,因此從根本上而言,用戶購買的仍然是最長4000小時使用壽命的產品。因此,用戶在購買產品時,一定要認真查看資料,確定產品標稱的使用壽命是在什么狀態下達到,否則,很有可能并非如你所愿。
去過投影機賣場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在很多賣場里,都有不少的樣機供用戶現場試用,用戶可以更加直觀的去了解投影機產品,并根據實際使用效果來確定是否符合自己的使用需求。這樣的服務其實非常好,尤其是對于很多并不熟悉投影機產品的用戶而言。不過,一定要小心的是,不要當你交了錢,將在賣場被人試過多次的樣機帶回家。
對中關村市場略微熟悉的用戶可能都知道,經銷商掉包、銷售返修貨甚至樣機的事情并不新鮮,而在投影機市場上,也同樣存在這樣的現象。由于投影機本身售價較高,其燈泡也有一定的使用壽命,經過一段時間試用的產品,誰也不愿意主動購買。不過經銷商同樣不愿意承擔這樣的損失,當廠商并不提供樣機時,就會有無良銷售想盡辦法將樣機作為新機出售給消費者。
我們建議用戶在購買投影時,一定要當場驗機并開機測試,仔細查看投影機的內、外包裝和各配件的包裝以及產品本身,凡是產品表面有劃痕、灰塵以及開過包裝的痕跡,就一定要小心警惕,這樣的產品你很有可能是樣機或返修貨。另外,可以檢驗也很重要,新機出廠時的設置通常都是默認狀態,用戶不妨在菜單中恢復出廠設置,如果各項參數有變化,也一定要小心。另外,投影機通常都會在菜單中提供信息項,顯示燈泡的使用時間,不要輕信銷售什么驗機啊、抽檢啊之類的托詞,凡是使用過的產品,都要小心對待,不給奸商鉆空子的機會。
寫在最后:
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潛規則,尤其是在有利益驅動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投影行業的潛規則并不僅限于我們所說的這些,但這都是最常見的。對于消費者,必須要擦亮眼睛,充分做足購買前的知識積累,不要被銷售或廠商盲目夸大的宣傳所迷惑。潛規則的存在我們無法避免,但我們不能“被潛規則”。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