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影網資訊】兔年春節熒屏大戰落下帷幕,3D立體電視節目的發展卻只是剛剛開了個頭。記者了解到,在兔年春節上海熒屏上亮相的3D節目,讓觀眾充分感受到新鮮驚奇的同時,也有觀眾反映存在立體效果不夠、用紅藍眼鏡觀看時眼睛感覺不適等問題。
對此,上海市數字內容產業促進中心3D專委會的相關負責人回應:受限于3D技術與現有電視機標清收視格式的不統一,針對紅藍眼鏡的收視改進正在加緊技術攻關;同時,隨著未來高清3D電視頻道的開通,完美的3D收視體驗將盡展眼前。
為何世博館不立體
春節期間,東方衛視的《上海2011華人群星新春大聯歡》中的3D節目和ICS外語頻道的6集3D紀錄片《3D看世博》先后亮相。其中,《華人群星新春大聯歡》中的3D節目效果令人滿意,在3D特效的加持之下,整臺晚會取得了平均收視率9.4%的驕人戰績,名列大年初一上海各頻道收視之冠,在3D節目時段,收視率更超過了10%。
相對而言,《3D看世博》節目的播出效果并不理想。有觀眾向記者反映,追看了3集之后,發現節目的3D效果十分有限,甚至在戴上紅藍眼鏡后,中國館也沒有展現出理想的立體效果。
對于觀眾的反饋意見,上海市數字內容產業促進中心3D專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的情況其實在節目播出之前就有所預料,并在宣傳時做過說明,“雖然《3D看世博》整個紀錄片是使用上海僅有的3套高科技3D一體攝像機進行拍攝的,但在交給頻道播放時已經由高清信號轉為普通標清信號格式,這意味著原來的3D效果已經折損了接近八成。
另外,由于目前上海家庭使用的電視機大多并非高清電視,同時很多家庭使用的電視機并非4:3格式,而是16:9的寬屏格式,加上紅藍眼鏡效果的確有限,因此在這樣的條件底下觀看3D節目,效果會打折扣。”
記者發現,《華人群星新春大聯歡》節目由于在錄制中專門布置了燈光等舞臺特效的配合,加上節目時間較短,且無須經過多次轉錄,3D節目通過網絡傳輸的損耗就很小,所以觀眾的觀感自然會好一些。
廣電總局今年重點扶持3D節目
昨天記者采訪了承制《華人群星新春大聯歡》的SMG大型活動部導演組,相關人士并不認為上海熒屏對于3D節目的“試水”沒有取得效果,相反,“這是一次很好的度量,讓我們知道自己離3D時代究竟還有多遠”。他舉了一個例子:節目中李宇春的表演同樣進行了3D格式的錄制,但最后沒有播出,有人把這段立體視頻用手機拍攝傳上了網,結果引來大批網友觀看,這證明大眾對3D節目是充滿興趣的。
從充滿興趣,到最終能夠實現高質量的觀看,普通電視觀眾離真正的3D時代究竟還有多遠?3D專委會的負責人表示,還有待相關播放設備的普及,3D產品的價格要讓老百姓接受。此外,技術上也要進行革新。
據記者了解,一個由上海市數字內容產業促進中心3D專委會牽頭、由中外專家參與的課題組在節后已經投入運作,專門針對“在標清播放環境下,如何提升紅藍眼鏡的收視體驗”這一命題進行技術攻關。而在內容上,國家廣電總局今年開始重點扶持3D電視節目,去年全國有十幾家省級電視臺向廣電總局申請開設3D頻道,可以說3D電視節目都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上海外語頻道相關負責人甚至表示,不排除將來會有電視臺以3D節目作為頻道的主打招牌內容。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關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