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20年代的“鐵桶”燈光
燈光是舞臺藝術很重要的表現形式,然而,上世紀20年代,人們對燈光的作用并不太了解。著名戲劇藝術家洪深算較早重視舞臺燈光的。
上世紀20年代南國社時期,負責舞臺、燈光工作的是田漢的三弟田洪。那時田洪對舞臺燈光的妙用還沒多少認識,只是認為,舞臺上需要燈光無非是把舞臺照亮,讓觀眾看得清楚罷了。
那時,洪深和田漢交往甚密,常參加南國社排戲。有一次,他對田洪說:“只把舞臺照亮了并不算燈光,燈光是舞臺藝術的一部分,要與戲里的時間、地點、劇情相配合、相適應!
洪深的一番引導使田洪開了竅,決心做點嘗試。當排演獨幕喜劇《生之意志》時,田洪在燈光上就想出了新主意。戲中的父親因為兒子戀愛、失業歸來,勃然大怒。田洪為了突出父親的憤怒感情,用了一個較強的光柱打在他的頭部,渲染其威嚴神情;又用了一道較弱的燈光,照亮了后邊的兩枝白蘭,以此烘托老頭兒的形象。這種燈光處理使當時的觀眾感到很新鮮。演出后第二天,報紙上就有文章稱贊南國社演出的燈光有革新精神、有創造力。
后來田洪又在《第五號病室》、《湖上的悲劇》等劇目里,再次在舞臺燈光上做了新的探索。然而,那時營造月光的氛圍,通常用個洋鐵桶改裝一下,在幕后通過鐵桶的圓形,將光打在布景上。田洪苦思冥想、反復試驗,想出了用幾種不同色彩的紗加在鐵桶和幕布之間來渲染月夜的氣氛。當《湖》劇演出時,隨著劇情的變化,月光有時柔媚、溫暖,有時悲切、凄慘,對劇情、人物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為演出增色不少。今天看來,這當然是很簡單、很一般的處理,但在當時,卻是一個不小的創造。
集控式、段控式燈光技術
由一兩盞到一排、兩排,甚至更多排燈光,隨著時代的發展,對舞臺燈光的控制成為一個問題。于是,有關燈光的控制系統出現了。
早期的控制系統只有一個控制桿,這種單桿系統能滿足許多演出中“分段式”舞臺燈光的需要。在這些演出中,只要求所有燈光場景一個接一個地轉換下去。但是,藝術工作者不僅要求布光的自由,而且要求變光的多樣。這種單桿系統的致命弱點就是全場燈光的變化只有一個模式——“同步變化”,這必然會束縛燈光藝術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燈光控制系統由一個控制桿逐漸發展成為多個控制桿。并且,出現了較典型的集控式、段控式設備。
集控式設備是將全場的燈編為幾組,分別由幾個控制桿控制它們的亮度。也就是說,一個控制桿控制一種亮度的一組燈光。但是,每個燈的亮度還是不能自由選擇,布光還是不夠理想。段控式設備雖然每個燈分別有一個控制桿,會有不同的變化,但具體演出中各燈的亮度都要由操作人員通過控制桿的定位來確定,這種人為因素的過多干涉很難保證演出時的最佳狀態。
于是,更先進的、更加程式化的燈光控制系統呼之欲出。
初步利用電腦控制燈光
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利用電腦存儲燈光信息越來越普遍地代替大量繁雜的人工操作。
但是,當時科技工作者習慣以工業上自動控制的觀點來設計存儲式舞臺燈光控制系統,雖然大大地簡化了操作,卻約束了藝術的創造。雖然當時已有少量國外的燈光設備進入我國,并有其技術上的先進性,但某些部件國內還沒有,一旦出現問題比較麻煩。況且,這些設備不僅價格昂貴,使用方式也與我國傳統習慣有較大區別。為發展我國自己的舞臺燈光控制設備,80年代末,上海戲劇學院燈光教研室從燈光藝術的特點出發,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傳統習慣,研制出了我們自己的存儲控制系統。
采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將一個個燈光場景中每個燈的亮度信息轉化為對應的數字,并存入計算機。由于計算機內部存儲器容量很大,只要設計合理,便可存儲100多個燈光場景的信息,若結合磁帶機或磁盤機等外部存儲器,存儲的信息量更是可達無限,外部存儲器的使用也使燈光程序的長期保存成為可能,因此,采用電腦控制的存儲系統,允許燈光設計者為一出戲設計更多的燈光場景,以滿足演出的需要,而以數字形式保存的信息不會走樣,使精心設計的燈光場景得以準確重現,保證演出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軟件是存儲式控制系統的靈魂,系統功能的強弱,軟件起決定作用。要使燈光控制系統能在舞臺上得心應手地繪出光的圖畫、演奏出光的音樂,軟件設計人員必須熟悉舞臺燈光藝術的特點與規律。此外,在編制軟件時,還應考慮到使用人員,特別是初學者的易懂與方便。
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邁進
進入本世紀,隨著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專業舞臺燈光領域也逐步跨進全面數字化時代。
目前國內大型的戶外演出活動,如廣場晚會、個人演唱會及室內舞臺。òㄑ莶d)所用的專業燈光器材,如數字調光臺、數字硅箱、電腦效果燈、電腦換色燈、追光燈電腦換色器、激光燈等,絕大多數采用了數字化控制。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燈光委員會主任、國家話劇院高級燈光設計師邢辛說過:“沒有經過編程的舞臺燈光,很難產生理想的藝術效果。”不論是2003年以來每年一度入選的“國家十大舞臺精品工程劇目”,還是廣東省今年唯一入圍的《十三行商人》,燈光設計都得編幾十個到幾百個“CUE”,英國歌劇《卡門》則超過1000個“CUE”。
設備之間相互連接如何達到準確無誤的操控,實現舞臺燈光的整體調度,是令人頭疼的問題,F代的舞臺燈光設計者對舞臺燈光提出了一個新的管理理念——統一管理、集中控制。把多臺功能效果各異的數字燈光設備連接起來,由一部數字調光臺控制。也就是說,把數字調光硅箱、數字換色器、電腦效果燈、電腦換色燈、數字煙機、數字泡泡機等統統連接在一個電腦控制臺上,由一位燈光師來控制。
網絡的介入給燈光的數字化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網絡可以隨時將多臺電腦燈光控制臺連成一個局域網,網絡系統內部各燈光控制臺都是一個站點,均可獨立操作,也可以根據需要任意設定主操作臺和備份臺及無線遙控形式等,也可以多人同時在不同控制點控制同一場演出或控制不同場次的演出形式,極大地提高了燈光系統的使用效率。
法國著名文學家福樓拜說過:“藝術越來越科學化,科學越來越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將在山頂重逢。”21世紀的今天,數字技術給舞臺燈光帶來了一場深刻的革命。用數字技術連接燈光控制系統,使得燈光控制更加智能,這為各個國際一流劇場與技術要求較高的舞臺增色不少。作者 藍小修 孫國臣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