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個以打造世界領先能源裝備制造技術中心、具有國際化和特色化的跨國能源裝備制造示范基地為目標的海格斯能源科技產業園項目在高新區正式開工。而就在當天,弋江區聯合三所高校共同舉辦的“科技超市”第一次校企產學研對接活動也拉開帷幕。一手緊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一手緊抓科技成果轉化,凸顯弋江區在二次創業征程中的工作重點。
二次創業蓄勢待發
“經過多年來的厚積薄發,弋江區已進入在更高起點上的二次創業階段。”弋江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向記者列舉了當前面臨的利好因素:區域面積的擴張,提供了空間和基礎;國家、省、市一系列鼓勵政策,提供了跳板和能量;蕪湖國家級高新區和弋江區“合二為一”的體制將為二次創業提供平臺和動力。沿著峨山路和濱江南路,沿途中集瑞江、海螺川崎、華東光電、奇瑞新能源汽車、問天量子、美國德爾福、航天電纜、服務外包產業園、呼叫中心等響亮的名稱,讓國家級高新區的稱號實至名歸。截至目前,該區已有53家企業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服務外包四大主導產業的集聚效應日趨顯現,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的勢頭不斷增強。
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集聚
“除了海格斯能源科技產業園項目,我們近期計劃開工的還有臺灣利音LED項目、深圳雅圖數字視頻項目等,投資體量比較大,而且都是行業領先的高新技術企業,也符合蕪湖市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定位。”弋江區招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高新區挑商選資主攻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以后,弋江區在更高層次上謀劃產業的發展,將堅持“重點突出、產業聚集、規模發展”的原則,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主導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抓手的“333”現代產業體系。即做大做強新型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3大主導產業;突出發展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生物醫藥3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服務外包、商貿物流(專業化大市場)、生態休閑3大現代服務業。根據該區的“十二五”規劃,力爭到2015年,新材料產業年銷售收入達35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年銷售收入達150億元,節能環保產業年銷售收入達150億元,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年銷售收入達100億元,隨著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加快集聚,二次創業的步伐也將走得更加扎實。
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南有職教園區,北有高教園區,高新區的兩端構筑了密集的智力資源和人才基地。”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總是將人才優勢作為向客商推介的亮點。
如果說,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多依賴于挑商選資的話,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則更多在于招才引智。走進高新區管委會二樓,最引人注目的是掛著復旦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牌子的機構。一面發掘本地高校資源,一面大力引進國內知名高校,高新區外引內聯、借助外腦,產學研合作模式和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推進。據統計,目前高新區承擔各類科研項目達100多項,其中國家“火炬計劃”和省“861計劃”70余項。
科技成果的轉化離不開公共服務和融資兩大平臺。高新區加大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的投資力度,建成并運行呼叫中心、云計算等服務項目,建立外包業務聯系平臺等,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擔保、人才招聘和培訓、中介服務、檢驗檢測、電子商務等資源共享平臺。日前,隨著期待已久的資本市場新三板擴容有了實質性的進展,高新區正緊鑼密鼓謀劃加強資本對接平臺建設,積極爭取高新區新三板試點的同時,還將通過設立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安徽長江股權交易所和蕪湖高新技術產權交易中心,建成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引導各類企業產權、股權、科技成果、適用技術進入市場交易,做好科技與資本的銜接,鼓勵風險投資入股科技項目,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蕪湖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