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作為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演藝事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物質條件改善而創造出的市場需求,也得益于演藝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為探討演藝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科技力量,研究科技支撐與演藝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2010年10月26至28日,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體旅游局主辦的“演藝文化的科技支撐與本體開拓”經驗交流會暨首屆中國演藝科技高峰論壇在深圳銀湖隆重舉行。
本次經驗交流會星光云集,相關政府官員、中國演藝行業的眾多知名專家到場并做專題演講。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于平、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宇、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張繼剛、國家大劇院舞美總監高光健,中國山水實景演出創始人梅帥元等向與會嘉賓闡述了藝術與技術之間的多維發展關系。受主辦方邀請,珠江燈光音響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云輝先生出席交流會并做“產業生態環境與企業競爭力——演藝設備企業和演藝文化產業的共榮共生”的專題演講。
劉云輝總經理在發言中講到,產業生態環境對產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重要的制約和調控的作用,產業生態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所在的產業競爭力。政府部門在制定產業政策、產業的發展戰略的時候,應充分考慮整個生態大環境的健康和良性循環;而相關的企業單位將應該以產業生態環境為基礎,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來制定企業的競爭策略,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方面,演藝科技的進步豐富演藝文化的藝術表現方式,特別是演藝設備制造商,是培育演藝科技產品的土壤;另一方面,演藝文化產業的繁榮,將為演藝科技的發展提供內在的驅動力,演藝設備企業的發展,反過來為演藝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劉總強調,讓演藝科技、演藝設備企業和演藝文化產業共處的生態環境得以健康和良性循環,需要演藝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共同努力。而在建設和諧產業生態環境過程中,演藝設備企業,特別是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演藝設備企業面臨發展的諸多瓶頸。
一是演藝設備企業的技術創新受到挑戰,企業的自主產權的研發需要很大的人力、時間和資金投入,但國內的環境又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嚴重不夠。二是民族品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護,民族品牌的成長和崛起必然會使整個產業生態環境更加健康良性。但由于中國工業化起步較晚、時間較短,導致民族企業的競爭力不夠,民族品牌發展前路多艱。
劉云輝總經理最后說到,隨著中國經濟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們的文化產業與文化設備企業能夠處于一個健康良性的文化產業生態環境之中。無論是演藝文化企業、還是演藝設備企業,都能夠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不斷積累我們經驗和培育我們的競爭優勢,最終成長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企業。
歷經20余載的發展,珠江燈光成長為中國舞臺燈光行業的領導品牌,不斷通過自主研發,推動民族品牌在演藝文化產業的綜合競爭力。而對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也讓珠江燈光成為國內燈光行業自主創新的一個標桿。為考察演藝設備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演藝文化的科技支撐與本體開拓”考察團于10月27日蒞臨珠江燈光高新科技園,對珠江燈光的企業發展狀況進行實地考察交流。
考察團一行在公司領導陪同下,觀看了燈光演示效果,隨后參觀了珠江燈光生產車間和五金制造車間,對珠江燈光的自主研發和品質控制贊譽有加,對演藝文化的科技支撐有了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
更多相關: AV集成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舞臺燈光網提供,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視聽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