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企業家對話TCL董事長李東生。
GE:10年來,你作為企業家代表參政議政,有什么樣的感觸?你覺得企業家代表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李東生:我當了兩屆代表了,感觸有很多。一方面,政府對于人大代表的建議還是非常重視,對于人大代表的議案和建議都會積極地回饋;另一方面,人大對于政府事項審核的程序越來越規范,這都使人大代表更有責任感和動力去支持。
我首先要代表惠州地區的選民反饋意見,同時也作為企業界代表。這幾年我提的議案主要都和經濟工作有關,也跟社區民生有關。
GE:作為兩屆人大代表,無論是經濟界還是社情民意,對于人們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不斷變化,你覺得這背后反映了一種什么發展趨勢?
李東生:基本上反映的趨勢還是跟改革這個主題聯系比較多,建議也好,議案也好,基本是圍繞“如何深化改革經濟體制制度,改革政府管理方式”這個主題。中國提出“改革開放”口號實施已有30多年,我們已經把改革開放變成一種常態性的政策,在探索中不斷尋求最有利于中國發展的方式,不斷完善發展成果。
GE:今年中央非常強調“實業興國”的作用,對此,你有何看法與建議,特別希望獲得那些政策支持或急需改變的地方?
李東生:為企業減稅減負,加快企業發 展。
GE:下一步公司戰略和計劃會如何根據“實業興國”這個主題進行落實?
李東生:TCL希望在未來的十年內,超越若干個日本和韓國的企業,把我們在全球彩電行業的排名從現在的第八位提升到前五位,把手機在全球行業的排名從第十位提升到前五。我認為在全球這個行業來講,如果能進入前五,才能算第一集團。所以TCL的戰略目標,是能夠在我們主導的產業內,取得全球領先的競爭優 勢。
我們剛剛開了戰略規劃會,對于未來的發展,我們給制定的十年戰略目標做了一個三年的規劃,準備滾動地調整三年規劃,盡快達到十年的戰略目標,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子產業集團,核心產業要進入全球同行的前列,競爭實力要進入全球五百強。
GE:TCL作為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在帶動中小微企業發展中,有哪些舉措?
李東生:TCL有6萬多員工,和我們配套相關的中小微企業員工數可能不止這些,有幾百個上下游企業。大企業業務好了,自然能夠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的企業帶來發展機會,從這個意義講,大企業的發展能夠給中小微企業發展帶來相應的發展空 間。
GE: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戰略新興產業要發展,同時要避免其中某些領域的產能盲目擴張。對此,你如何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與調整的關系?請結合電子和家電行業具體情況談談。
李東生:電子和家電產品行業的特點是規模和效益正相關,目前中國電子和家電企業的規模跟國際同行比,還有很大差距。三星電子去年銷售收入是1400多億美元,中國電子百強第一名銷售收入大概是200億,差距在5至10倍。三星液晶電視去年的銷量是4300萬臺,TCL去年銷量是1086萬臺,而且TCL在國內銷售是最高的,但也只有三星的四分之一,我們的規模跟國際巨頭比,差距很大。如果國內企業達到一個更加有競爭力的規模的話,我們的競爭 力則會更強,會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 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