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0年9月30日,廣東省科技廳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在廣東簽約,共同組建廣東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廣東省中科宏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重點推進MOCVD設備項目國產產業化。 圖為外國客商青睞廣東LED燈具。 圖為展會上廣東各色LED燈具吸引八方客商。 從LED照明產業上游關鍵設備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到率先發布LED路燈標桿體系,推出LED產業標準和技術路線圖,再到省市共建綠色照明示范城市,不僅在LED產業鏈的中下游具備了核心技術,而且正在加快向LED上游芯片研發環節延伸。近年來,廣東省LED產業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呈現出“井噴”效應。據了解,該省2011年LED產業實現產值1500億元,比2010年的853億元產值規模增幅近一倍,從業人員超55萬人,帶動就業220萬人,產值和規模繼續位居全國首位。廣東已經成為國內LED產業最集中的地區,是全國LED照明的重要生產基地和貿易中心。 LED產業是廣東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三大突破口之一,由省科技廳牽頭負責推動。科技部門主抓一個產業有什么高招?“十二五”期間廣東LED產業發展有著怎樣的藍圖?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 記者: 廣東省將LED產業列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三大突破口之一,是基于怎樣的考慮?對于“十二五”期間LED照明產業發展,廣東省有著怎樣的藍圖? 李興華:LED產業是目前全球公認和競相發展的最具市場前景的新興產業之一,同時對平面顯示數字家電汽車電子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強大的技術滲透性和產業拉動性。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刻把握國際新興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廣東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充分運用廣東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市場優勢,把加快發展LED產業作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個重要突破口之一,對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推進節能減排,打造低碳經濟,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二五”期間廣東省將牢牢把握國際LED技術加速擴散和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的良好機遇,大力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LED終端市場應用,吸引民間投資和國際資本投入,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與配套體系,形成促進廣東LED產業發展的合力。力爭在白光通用照明大尺寸LED背光源等領域實現新突破,繼續在LED封裝和LED顯示屏領域保持全國領先優勢,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向高端發展;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建成我國LED產業技術創新的示范基地和全球重要的LED產業基地。 到2015年,通過開放整合和機制創新,將基本建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覆蓋產業創新鏈各環節的LED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大型MOCVD裝備關鍵原材料白光通用照明產品實現國產化,“廣東芯”的本地化比例達到70%,LED相關專利增長50%,產品平均生產成本下降80%;開發出10種以上半導體照明定型產品,并實現規模化應用,普通照明市場占有率達到30%,初步建立半導體照明標準體系;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培育1—2家產值達100億元龍頭企業,培育1—2個產值達1000億元的產業集群,全省LED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將廣東建設成為全國LED產業的創新策源地和全球重要的LED產品研發生產基地,自主創新水平和整體競爭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實現廣東由“LED大省”向“LED強省”的轉變。 記者: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受制于人是目前LED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大瓶頸,在推動LED照明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廣東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重點突破?請舉一兩個例子。 李興華:以新機制推動MOCVD裝備國產化項目是最好的例子。為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攻克MOCVD設備這一LED產業高端核心裝備,廣東省科技廳積極推動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省工研院共建廣東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研究院廣東省中科宏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以新機制和市場化模式加速國產MOCVD機等核心裝備的產業化。目前樣機各項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期目標是實現批量生產能力。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的杠桿作用,整合省戰略性新興產業LED產業專項資金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創新資源,以產業技術路線圖為指引,重點攻克固體微區激光剝離設備,新型多片HVPE設備金屬基垂直結構大功率LED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國外封鎖或填補國內空白,搶占產業發展的技術制高點。如南海旭瑞光電公司研制的藍寶石襯底激光剝離專利技術可將大功率LED芯片成本降低70%,東莞中鎵公司成功制備氮化鎵同質外延材料,將芯片制備時間縮短4/5,器件發光亮度提高30%以上;廣州晶科公司首創基于硅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大功率倒裝焊LED集成芯片,通過重組封裝技術路線為下游企業降低光源成本30%—50%。以核心技術為依托,廣州晶科南海旭瑞東莞中鎵等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外延芯片項目相繼投產,填補我省LED產業高端環節的空白。 同時,廣東省科技廳牽頭組織22家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聯合組建“廣東省半導體業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以該中心為紐帶,產業鏈上下游或技術互補型企業有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等聯手攻克了一批LED核心關鍵技術。同時,整合2011年省戰略性新興產業LED產業專項資金省重大科技專項資金等創新資源,為廣東省LED產業發展提供戰略研究標準專利展覽展示金融投資人才培訓等全方位平臺支持。 為解決LED照明產品標準體系缺失,LED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廣東省科技廳在全國率先推廣應用LED照明產品質量標桿體系, 并明確規定LED示范工程必須選用經標桿體系檢測并推薦的產品。截至目前,基于標桿體系共發布4批《廣東省綠色照明示范城市推薦采購產品目錄》,面向全省推薦214個用以替代3種普通高壓鈉燈的LED路燈產品,成為評價LED產品質量和示范工程效果的重要依據和有效手段。迄今為止,運用標桿體系檢測推薦的產品沒有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和社會不良反映。LED照明示范工程的成功經驗表明,運用標桿體系可有效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用戶和投資者的風險,避免由于產品質量不佳可能導致的負面影響。 記者:作為新興的綠色照明技術,LED還存在產品價格較高認知度較低等問題,在推動其市場應用方面,廣東進行了哪些新的探索和實踐?請舉一兩個例子,比如N-EMC模式。 李興華:廣東省科技廳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商業模式創新在推廣應用LED示范工程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方面的探索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是在推動“千里十萬”LED示范工程的工作中,聯合廣東省建設廳召開廣東省LED路燈推廣應用現場會,認真總結東莞佛山市推廣LED路燈的成功經驗,推廣“企業+用戶+銀行”的商業模式,引入買方信貸,借助金融的力量分擔工程風險,保障了生產消費和金融三方利益。東莞市已成功運用這種模式,完成了石龍石排鎮23條街道68公里共4100盞的大功率白光LED路燈示范工程建設,取得整體節電60%以上的可喜成績。 二是組織實施“廣東省綠色照明示范城市”行動計劃。在總結“千里十萬”等LED路燈示范工程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針對當前LED路燈工程造價仍較高,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規模小,銀行不愿為EMC項目提供信貸支持的瓶頸,省科技廳在“企業+用戶+銀行”模式的基礎上創新設計了“合同能源管理+供應鏈管理+金融”的商業模式。一方面通過示范工程的巨額投資爭取銀行的低息貸款,另一方面引入供應鏈管理方法,有效降低工程的融資成本和質量風險,真正讓EMC模式在LED示范工程中大展身手,得到了各地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目前,珠三角地市已與廣東省科技廳簽約推廣這一模式,共建“綠色照明示范城市”,計劃推廣應用LED路燈40萬盞,打造世界級的LED照明綜合示范區。 三是設計運用“合同能源管理+電網+金融”模式普及LED照明產品。為有效解決節電效益回收難投資者風險大用戶積極性不高等瓶頸問題,進一步普及LED照明產品,廣東省科技廳與南方電網公司經深入調研和測算,設計了“合同能源管理+電網+金融”模式。即以政府為推動,以南方電網為實施主體,搭建廣東省LED推廣應用平臺。目前,具體實施方案正在制定完善中,預計新模式將帶動廣東LED產業進入新一輪大發展。 這里有幾個例子: 1.以東莞佛山中山江門惠州等地區已經改造的60581盞LED路燈為例。改造后,路燈用電負荷和電費分別從1.8萬千瓦和6510.3萬元下降至0.88萬千瓦和3166萬元,節電率=(1.8-0.88)/1.8=51%,燈具更換費用從703.1萬元下降至20.5萬元,降幅達97%。因此,用于路燈電費和維護的開支降幅=(6510.3+703.1-3166-20.5)/(6510.3+703.1)=56%。按照LED燈具平均售價15元/瓦計算,大約4.5年即可收回投資。 2.某省直機關大樓1997只LED燈具改造工程。改造后,用電負荷和電費分別從47.3萬千瓦和13萬元下降至25.1萬千瓦和6.9萬元,節電率為47%,燈具更換費用從4700元下降至零元(廠家承諾免費包換),降幅達100%。因此,用于路燈電費和維護的開支降幅為49%。按照LED燈具平均售價15元/瓦計算,大約7年即可收回投資。 3.新建LED照明項目測算。以同一隧道照明工程分別選用高壓鈉燈和LED隧道燈的工程造價進行比對。如果采用高壓鈉燈,每公里隧道需要100千瓦時的高壓鈉燈530盞,燈具總投資76.9萬元,配電線路投資16.7萬元,合計總投資93.6萬元。但如果采用LED燈,滿足同樣照明標準的前提下只需LED隧道燈286盞,燈具總投資42.9萬元,比使用高壓鈉燈下降了44%,配電線路投資8.4萬元,下降50%,總投資合計51.3萬元。加上LED運行壽命期內節省的電費101.7萬元燈具維護支出21.2萬元,整個新建照明項目從投資到后期的運行費用支出,同比高壓鈉燈節省174.2萬元。 記者:在扶持LED產業發展上,廣東省出臺了哪些新政策,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李興華:近年來,廣東圍繞LED產業發展需求,一方面用好用足國家促進自主創新和培育新興產業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積極出臺扶持LED產業發展的新政策。 一是設立LED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十二五”期間,廣東省財政每年投入4.5億元,設立LED產業發展專項,重點用于突破核心技術開展應用示范建設創新平臺和引進培育創新人才。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支持LED產業發展。 二是落實LED創新產品采購和稅收優惠政策。全面落實國家和省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優惠政策,重點扶持LED企業創新發展。近年來,認定了一大批LED高新技術企業和自主創新產品,落實企業研發經費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在政府采購示范工程建設等方面對LED企業和產品給予傾斜支持,進一步促進全省LED產品應用及產業發展。 三是出臺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圍繞LED產業發展需求,大力引進國內外一流創新科研團隊和科技領軍人物。例如,引進了由甘子釗院士領銜的寬禁帶半導體研究省級創新科研團隊,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ED上游技術及裝備,在東莞市中稼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我國第一條專業的氮化鎵襯底生產線,并完成激光剝離設備的產業化,自主研發新產品多個,使廣東逐步成為半導體上游材料的研發生產基地。同時,利用“啞鈴型”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加強與LED國際機構的對接合作,組成了國際化的科研團隊。 四是實施技術標準引導政策。廣東省科技廳組織高校檢測機構協同攻關,在全國率先發布LED路燈產品標桿評價體系廣東省LED產業標準路線圖,通過“打擂臺”的方式獲得代表行業產品創新水平的標桿指數,對產品質量進行評價和分級,有效突破了LED產品標準滯后于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行業瓶頸。 記者:今年全國兩會,您帶來的人大代表建議有涉及LED產業發展的嗎?對于LED產業發展,您有哪些建議? 李興華:今年全國兩會,我提交的人大代表建議是關于大力扶持新型科研機構發展的。這些年,廣東涌現了一大批和傳統的國有科研院所高校顯著不同的民辦新型科研機構,其生命力和創新力令人刮目相看。當然,其中也包括LED產業相關的新型科研機構。例如,去年9月,廣東省內22家LED骨干企業發起成立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這是一個由產業聯盟共同出資建立政府資助非盈利性的行業公共創新平臺,是采用新機制新模式建設運營的新型科研機構。以該中心為紐帶,產業鏈上下游或技術互補型企業有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等聯手攻克一批LED核心關鍵技術,將為廣東實現由LED大省向LED強省轉變提供服務支撐和創新引領,同時也將打造面向廣東輻射全國影響世界的LED產業創新服務集群。對于LED產業的發展,我認為突出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要在推進LED核心技術攻關上求突破。我國應加快建設覆蓋產業鏈各環節的公共技術平臺,推進上游核心技術及裝備的攻關和產業化。支持龍頭企業以新技術路線推動芯片和外延片的研發及產業化,通過控股合作研發等方式獲取知識產權。大力推進建設國家實驗室與地方LED企業聯合共建省部產學研重大創新平臺和省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共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共同承擔示范工程建設。抓好模塊化設計與封裝高效散熱智能驅動電源等中游環節共性技術開發及成果的轉移轉化,打造一批骨干企業,提升LED產業整體水平。 二是要繼續在擴大示范工程的規模上下工夫。將繼續探討運用多種有效的商業模式,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廣東省推廣LED路燈200萬盞,LED室內照明產品2000萬盞,帶動全省室內LED照明的普及率超過30%,打造世界級的LED照明產品應用綜合示范區。 三是建立完善質量檢測平臺和標準體系上見成效。進一步做好LED路燈產品標桿體系的應用推廣工作,建設統一開放權威的LED產品質量檢測平臺,指導各地選用優質的LED產品。在此基礎上,抓緊啟動不同類別LED照明產品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爭取主導若干項LED照明產品國家標準的編制工作,完善LED照明產品標準體系,執行產品質量市場準入制度,促進LED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視聽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