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最大代工帝國”的光環籠罩下,步入第38個年頭的富士康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富士康)看上去依然如日中天。 從富士康內部知情人士了解到,富士康LED照明和LED顯示屏業務隸屬于CCPBG事業群,為了方便集中管理,富士康將上海的LED顯示屏基地轉移至佛山,與LED照明事業部一起,將佛山打造成富士康集團的LED生產基地。 下表為富士康集團LED產業鏈布局
盡管,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并不滿足于“代工工廠”的頭銜,但在消費電子領域,要想打造出屬于富士康的自主品牌,幾乎沒有可能。
現在,郭臺銘將目光鎖定在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LED照明產業。
“在富士康生產的產品中,唯有LED產品印上了‘FOXCONN(富士康)’的品牌標簽。”近日,富士康LED照明事業部有關人士對《高工LED》表示,雖然集團也在為飛利浦、通用電氣等國際照明巨頭代工產品,但LED顯示屏、LED照明產品卻是眼下集團內部唯一擁有自主品牌的產品。
“富士康期望借助于L E D這一新興領域實現轉型升級,從而走出自主品牌突破的第一步。”上述人士表示。
不過,盡管擁有他人無可比擬的制造成本優勢,但富士康的LED自主品牌之路也并非一路平坦。
LED自主品牌之路
“富士康從2 0 0 5年就開始進行LED產品的研發,2006年富士康各地廠區開始試裝LED照明產品。”上述人士表示,當時富士康投資L ED領域,是因為集團在全國各地都有工廠,而地方政府對工廠都有節能減排的要求。“當時生產的LED照明產品僅供富士康工廠內部,以及附近生活區照明使用。”
隨著LED技術和產品市場接受度的逐步提高,富士康也開始給其他企業代工LED照明產品。據富士康內部消息人士透露,僅2009年,富士康給飛利浦、通用電氣這兩大國際照明巨頭提供的LED代工業務收入就超過2億元。
而此后國內外L E D照明應用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在逐步改善富士康LED應用產品的業務結構。
上述人士透露,2011年,公司生產的LED照明產品只有50%供給集團內部的照明替換工程,包括工廠的照明和附近街道及生活區。2012年,富士康LED事業部希望將這一指標下調至40%,以期逐步提高外銷市場的銷量。
因為自己廠區用得多,所以LED路燈、LED工礦燈、LED防爆燈一直是富士康LED照明的強項。”上述人士表示。
伴隨著LED照明產品的發展,富士康也進入了LED顯示屏領域。在近日舉辦的LED展上,富士康還特意展出了展會唯一一塊P3 高清3D LED顯示屏,優質的顯示效果上很多參與會在富士康展臺前駐足。
富士康L E D顯示屏事業部有關人士透露,2006年富士康開始研發和生產LED顯示屏產品,主要出口到南非、意大利、伊朗等國家。而LED顯示屏重海外、輕國內的主要原因是,國內LED顯示屏市場是拼價格、拼成本,而富士康LED顯示屏采用的是日亞的芯片,在價格上沒有太多優勢。
但是,富士康開始有意將顯示屏中心轉向中國大陸市場,集團內部正在開發符合國內市場性能和性價比的產品。
“未來十年,富士康不只是重視量的轉變,更要重視質的改變,富士康有能力做好的公司,絕不會只是一個代工廠而己。”郭臺銘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頂著“全球最大的代加工工廠”招牌的富士康,長期處于產業鏈末端,是制造成本上升造成利潤擠壓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根據富士康集團旗下鴻海精密發布的2011年前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2011年1-9月,公司的毛利率僅為3.70%,較去年同期下滑19.04% 。
以富士康為蘋果公司代工為例,每生產一臺IPAD,富士康收入為6.5美元。而蘋果公司每賣出一臺IPAD,收入為360美元。因此不難理解深諳產業鏈利益分配潛規則的郭臺銘打造LED品牌的決心。
“富士康核心的LED照明和LED顯示屏產品皆在佛山生產。”上述顯示屏事業部負責人表示,佛山LED生產基地不僅是生產,還包括對LED顯示屏、LED照明、散熱、光學、高精度等等諸多LED相關技術的研發,目前佛山基地已有員工三萬余人。
同時,富士康也在全國各地工廠都設有LED業務部,主要負責LED產品銷售和當地工程項目的市場開拓。
除了下游應用產品的布局,據記者了解,富士康早已開始悄悄布局LED全產業鏈。
富士康旗下原先擁有從事LED封裝的先進開發和涉足LED照明的沛鑫,而集團于2010年合并的奇美電子旗下則有從事LED芯片制造的奇力光電和LED封裝的啟耀光電。同時,奇美又接連入股中國臺灣LED芯片大廠的璨圓光電和LED封裝大廠東貝光電,上述兩家公司則被視為納入了泛富士康家族。
貫穿全產業鏈的布局為富士康發展LED光電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產業鏈內部整合帶來的最為直接的收益就是可以實現LED元器件的自給自足,從而大幅降低上游原材料產品成本。
當初為避免專利糾紛,富士康選擇和日亞化學結盟,拿到量大、價低、質量高的芯片。2011年5月,富士康旗下奇力光電在佛山南海投資LED外延芯片項目,計劃在3年內引入50臺MOCVD,項目將在2012年投產。
奇力光電在佛山南海項目的投產,無疑將極大帶動富士康位于佛山的LED生產基地的發展。
目前,LED背光源仍是富士康LED應用的最大出海口。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統計,2012年全球筆記本計算機面板的LED背光滲透率將達到95%以上,顯示器的滲透率將達到85%、電視的滲透率也已超過50%。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廠,富士康在合并臺灣第一大面板廠奇美電子之后,也正在積極搶攻電視LED背光源組裝市場。
區別于以往傳統消費電子領域的代工模式,富士康設立佛山LED生產基地,打造LED照明品牌,足見其對LED照明領域的重視。
富士康最擅長的就是大規模生產,最合理的控制勞動成本和材料成本。富士康布局LED全產業鏈的模式,也為發展LED照明事業和LED顯示屏事業打下良好基礎。而佛山基地的建立,更加凸顯了富士康進軍LED領域的決心。
渠道短板
不可否認的是,代工企業普遍具備良好的生產基礎,但一直以來,營銷隊伍和渠道的欠缺、對市場的了解不足等等因素卻又常常成為其轉型的致命傷。
此前,郭臺銘也曾構想過將富士康打造成一個集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及科技服務于一體的新商業帝國。按照他的規劃,富士康將來要打造出一個全渠道體系:旗下萬得城在一線城市布局,賽博數碼主攻專業IT賣場,萬馬奔騰力圖覆蓋三線乃至“六線”城鎮,敢創數碼在大型商場超市借力擴張,飛虎樂購則專注于B2C電子商務。
這些渠道主要集中在電子數碼產品,而記者也僅在飛虎樂購網站找到兩三款非富士康品牌的LED照明產品。據上述LED照明事業部負責人介紹,現階段,富士康的LED產品銷售渠道的建立仍然是以發展經銷商和招投標方式為主,尚未進入公司的傳統電子銷售渠道。
“雖然富士康在全國多個地方都有投資LED,但是你在市場上卻根本就看不到他們的產品。”高工LED記者在對富士康LED項目進行調研期間,不少LED廠商向高工LED記者透露。
據記者了解,目前富士康LED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當地政府訂單、品牌代工、集團各地工廠的照明替換,以及在某些大型超市和家居城銷售。
富士康是艘大船,想掉頭絕非易事。代工企業轉型其實并不容易,尤其是創建自主品牌的道路更不平坦。從組建團隊到實現盈利,富士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視聽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