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1年底,我國電梯保有量超過201萬部,我國每天有2.5億人在使用電梯,每年電梯量超過20%,電梯每小時上下行50次以上,電梯平均故障率7次/年,門系故障占80%,其他故障占20%,電梯的安全運行成為人群關注的焦點。 2013年9月8日下午位于寶安區福永和平社區尚園小區物業管理處清潔工張開勇正在和工友譚海蘭清理電梯,因為電梯門開了,電梯并沒有上來。他的同事42歲的譚女士直接從16樓掉到了2樓,經搶救無效死亡。事故具體的原因正在爭論中,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據了解今年以來,深圳已發生多起電梯事故。 5月15日中午,羅湖區長虹大廈電梯發生事故。當電梯下行至三樓位置時停下,在電梯門未完全打開的情況下,24歲的女實習醫生王雙雙邁腳走出,此時電梯在門開著的情況下突然下墜,直至負一層,導致王雙雙身體被夾當場身亡。 8月6日晚,寶安區新安街道融景園小區一電梯發生故障。原本上行的電梯從21樓突然墜下,在4、5樓間停下。11人受困近一個小時后被救出,多人受傷。經查,電梯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制動器的制動不足和平衡系數過小。 這些年來,中國新梯銷量的快速增長,讓各大電梯制造企業大賺了一筆。然而,繁榮的市場背后仍然存在著隱憂,安全事故不斷上演,讓電梯行業無法沿著健康的發展軌跡一路前行。從今年發生的深圳幾起電梯事故來看,大多與服務不及時或不到位有關。 就目前中國電梯行業現狀來看,大多數廠家把銷售放在了第一目標,希望通過較大的產銷量來捍衛自己的行業地位。對于后續的安裝維保卻很難引起重視,投入的精力少之甚少。對此,有專家評價說:"如果電梯行業依然按照現在的狀況發展下去,未來5年至10年內,電梯安全事故率依舊會居高不下。" 對于那些有一定責任感的廠家而言,他們也意識到了保證電梯安全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紛紛表示將放緩腳步,不能讓服務與銷售脫節,要加強服務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安裝電梯將故障警報系統也是非常重要的,當電梯出現安全故障時可以實時報警來提醒人們,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 仙視電子電梯安全衛士播放機就是專門針對電梯事故而研發的一款新型電梯衛士播報機,安裝于電梯轎廂內部,平時可以播放廣告及公益宣傳信息發布,并借助終端的傳感數據采集功能監控電梯運行狀態,緊急狀態下(如電梯運行異常)可實現應急告警,聯系救援人員。 仙視電子電梯安全衛士播放機融合了安全監管機制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可靠性和多樣性,實現了電梯安全的遠程監控、電梯故障遠程救援,安撫信息及時發布的集中管理遠程控制,提高的安全監控集中,增加了故障救援的便捷性。運用先進的云服務、物聯網技術,不僅能夠提供及時、全面、高效的信息服還能夠極大地提升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也是現代電梯安全物聯網信息化建設的的必然趨勢。
更多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