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晚會,顧名思義,是公歷12月31日晚開始的一場視覺盛宴。它沒有承載傳統的節日概念,也不需費盡心思去照顧所有觀眾,完全可以將單一的節目樣式一貫到底,通常來說,它要持續數個小時,直到凌晨零點迎來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從2005年12月31日,湖南衛視首開跨年晚會開始,至今,已是第9年。而在這9年時間里,跨年晚會從嘗試到穩定,從集體爆發再到今年的歸于理性,舞美設計、舞臺音響燈光設備、舞臺新技術運用等方面也經歷了一番變革。跨年晚會這9年,專業舞美師帶您回顧跨年晚會發展歷程!
專業舞美師帶您回顧跨年晚會這9年
A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湖南衛視
2004年,對于湖南衛視而言,意義非凡,這一年,“超級女聲”紅遍大江南北;緊接著的2005年有過之而無不及,李宇春、周筆暢和張靚穎這三個從“超級女聲”選秀平臺走出來的女孩至今戶戶知曉。守著“超級女聲”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湖南衛視決定在2005年年底用當年的“超級女聲”三強選手演唱做主打節目,舉辦一場類似演唱會式的跨年晚會。于當時而言,這是一個奇特刺激又大膽的想法,作為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湖南衛視得到了回報。這場以演唱會形式進行,名為“快樂中國·2005/2006跨年演唱會”進入了全國18個城市主要頻道節目收視前十強,并且占據了非常可觀的位置。
2006年,湖南衛視舉辦了“2006—2007快樂跨年演唱會”,其收視率達到2.45%,市場份額占有率為7.23%,在全國同時段排名第一。在這之后,跨年晚會漸漸固定下來,每年的12月31日,湖南衛視都要舉辦一次盛大的狂歡。
2008年對于跨年晚會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一年,衛視跨年晚會有了新的發展。國務院規定,2008年至2009年元旦全國放假三天,三天假期使人們有了充分的時間用來娛樂消遣。各家衛視開始紛紛重視跨年晚會這塊肥肉。
資深娛樂評論人舞美師告訴記者:“2007年、2008年,江蘇、浙江等衛視經過調整整合,開始快速崛起,躋身到了一線衛視的行列。這些衛視開始具備舉辦跨年晚會的實力。”
央視“壟斷”了春晚,即使是一線衛視也只能遙望,根本無法與其相匹敵。但是,對于各大衛視,公歷的跨年晚會仿佛一塊尚待開發的處女地,前景廣闊。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加入了跨年晚會的隊伍中,從此,“跨年晚會”被各大衛視接納,發展迅速。
B年輕群體的狂歡
央視的春節晚會已有三十年的歷程,從經驗、品牌還有陣容上都是超配置的。這些年來,除夕之夜,一家人圍坐電視旁看春晚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春節晚會不僅要照顧男女老少的觀看偏好,還要考慮精神和道德上的操守。節目上設置多元化,有舞蹈、戲劇、雜技、小品、相聲、歌曲等等,此外還要晚會傳遞積極正面、嚴肅活潑的能量。多年下來都是一個套路,觀眾逐漸產生審美疲勞,不再滿足于央視的春節晚會。
與傳統的春節晚會相比,衛視的跨年晚會更年輕化、國際化和狂歡化。“春晚是合家歡,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要照顧,跨年晚會主打35歲以下的年輕群體,節目設置更新穎,年輕人可以很好的接受公歷新年、圣誕節等一些西方節日,中老年還是更注重傳統的春節,所以相對于中老年受眾,年輕人相對容易培養新的收視習慣”,舞美師說。
跨年晚會的形式也越來越新穎開放。舞美師認為:“最初幾年,跨年都是以演唱會的形式來的,但完全靠大牌明星燒錢游戲的"演唱會"已經不符合發展需求,觀眾很貪心,比如說你今年請了王菲,明年就得請劉德華,后年就得請麥當娜了,天價的巨星加盟撐場面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一線衛視的跨年晚會基本都改成了明星演唱+氣氛營造+視覺營造+各種內容創意秀的路數,這是大趨勢”,舞美師分析,“并且各大衛視開始挖掘自己的特色,營造屬于自己的狂歡氛圍”。湖南衛視和浙江衛視分別對“超女快男”和“好聲音”學員資源充分利用,東方衛視別出心裁,走大氣的國際化路線;四川衛視推出小眾新人等等。
C群雄逐鹿背后的品牌營銷
2011年和2012年,衛視跨年晚會的發展達到頂峰。2011年,有16家省級衛視舉辦跨年晚會,這一年央視也坐不住了,加入舉辦跨年晚會的行列,最終以2.15%的收視率排在湖南衛視和江蘇衛視跨年晚會之后。2012年末,各大衛視的跨年晚會陣容前所未有的豪華,湖南衛視有劉德華、蔡依林、陳奕迅;江蘇衛視有周杰倫、莫文蔚、羅志祥;東方衛視推出五月天、黎明、那英等大牌明星。基本上,跨年之夜,國內一線明星都奔波于各衛視,衛視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
舞美師認為衛視之間的競爭是健康的,衛視通過跨年晚會塑造自己衛視的品牌形象,這反過來也有利于晚會的創新和發展:“只有競爭,才會讓我們看到更高水準的電視內容,才會讓整個電視生態更加健康更具活力”,他接著補充:“以跨年晚會為契機對頻道品牌的整體營銷才是根本目的,一場豪華的跨年晚會是一個強勢頻道綜合實力的展現。”
有媒體稱,去年15家省級衛視的跨年晚會,大多衛視的投資額均在3000萬以上,總共花費達5個億。這條消息沒有得到衛視的官方證實,但是超配置的制作、舞美以及陣容無疑花費巨大。江蘇衛視的跨年傾向于請“大牌”,其總編室副主任劉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談到了跨年晚會花費的問題:“我想跨年的意義絕不只在一天。試想下,跨年晚會的回報是當天的廣告要回收所有的成本還是整臺晚會長尾效應給你這個品牌帶來的整體實力、影響力的提升?”
D“雙限”下的三國爭霸
與往年的大肆宣傳相比,2013—2014年的跨年晚會一片靜悄悄。今年,在“節儉辦晚會”與廣電新聞總局限制晚會數量的“雙限”下,省級衛視中只有東方、湖南和廣東三家拿到了跨年晚會的許可。
江蘇衛視和深圳衛視在往屆跨年晚會中響應積極,辦得也有聲有色,今年,這兩家衛視都選擇了退出跨年晚會大戰,理由很簡單:響應“節儉辦晚會”與廣電總局限制晚會數量的號召。
剩下的三家衛視表現也相當低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均表示即使舉辦跨年晚會也要厲行節儉之風。湖南衛視和東方衛視打起了“親人牌”,藝人方面都以自家資源或者與合作過的嘉賓為主,廣東衛視也表示,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雖然也會邀請一些港臺藝人,但數量“遠不如從前”。
“雙限”下的跨年晚會大面積縮水,它的未來發展是否也會因此受阻?
舞美師談及了自己的觀點:“未來這類晚會也不會消失。有實力的衛視繼續舉辦,實力較弱的衛視重新定位。畢竟,跨年晚會對衛視的品牌提升有重要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