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顯示產業,有哪一個細分產品線有翻倍以上的規模發展呢?答案是“小間距LED”。
2014年小間距LED的10倍成長的含義至少包括:銷售規模成長翻倍,從業企業數量成長翻倍,行業影響力成長超過翻倍,以及主流產品像素密度成長接近翻倍……這些數據使得小間距LED顯示屏成為了一顆耀眼明星,更是給顯示行業、尤其是工程行業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淘金點。
市場高速發展、技術高速進步、影響力大幅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2015年小間距LED還會給行業帶來哪些驚喜呢?我們不妨在新年伊始猜想一下。
1. 市場話語權徹底“中國化”
國內LED顯示屏產業是看著“歐美企業”長大的。僅僅在5年前,全球LED顯示屏市場,中國品牌還只能提供“最便宜”的產品。即便在三年前,2012年以前,國內LED屏企業還不敢提“小間距”這個名稱。因為小間距即意味著高端。
但是,2014年國內LED顯示屏龍頭企業利亞德敢說“全球份額70%”。雖然這個數據是市場爆發下的一個“特例數據”,并不能代表利亞德能長期維持這么高的市場比例。但這個數據足以說明國內LED顯示屏產業的“真正崛起”。
借助小間距產品,民族LED顯示屏產業已經徹底站在了全球LED顯示產業鏈的頂端。這是2014年的現實。
能夠說明國內LED顯示屏產業崛起的數據還包括:LED顯示屏海外出口產品毛利率普遍比國內市場高20-30%左右。亦,LED顯示屏產業不是傳統的“廉價產品出口和低價競爭產業”,而是“高價產口和品質競爭產業”。
據研究表明,國內年銷售額達到5億元以上的LED屏企業已經超過5家。其中,多數是LED屏和照明系統復合企業。這些企業與國際龍頭企業的銷售規模差距都已經縮小到2倍作用。而整個中國軍團,在2014年的銷售規模已經超過全球市場半數(首次超過),在高端和低端產品線則具有市場份額優勢——差距僅僅體現在中端的、量比較大的產品領域。
國內LED屏產業的發展和進步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條件:第一,國際巨頭主動放棄低端市場,給予了國內企業“原始資本”積累的機遇;第二,國內巨大的上游產業鏈,即LED燈珠產業鏈的支撐作用;第三,國內巨大的內需市場的,亦全球最大獨立LED大屏市場的驅動作用;第四,國內LED屏企業用于創新的產業精神和相關行業政策的支持。
以上四個方面的有力因素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2015年、甚至2016年,這些有力因素將進一步支撐國內LED顯示屏產品,特別是小間距產品都得更遠。同時 ,在產業話語權端,由于國內小間距產品的領先性,中國軍團有望成為全球市場的領導者。
2. 技術進步到達極點,產業面臨“技術過剩”
勇于創新,這是驅動國內LED顯示屏產業、特備是小間距產業都到國際前列的關鍵因素。但是,勇于創新的精神也會到來副產品。
2014年年初,最小間距的LED屏是1.2毫米,年末這一紀錄已經在0.8毫米以下。單位顯示密度提升了125%。這一技術進步的速度是空前的。
但是,市場對小間距LED的需求并非沒有止境。市場評估認為0.6、0.7、0.8毫米間距的產品已經足以滿足現有的各種顯示系統的需求。目前,市場主流的全高清55寸電視機的像素間距也只不過是0.63毫米。
此外,小間距LED顯示屏的成本主要和燈珠、以及燈珠的表貼工藝有關系。高像素密度的產品直接提升這兩個成本,同時亦對產品的可靠性提出巨大的挑戰。這也是小間距LED屏為何價格是大間距產品數倍,甚至十余倍以上的原因所在。
2014年,在小間距產品核心技術指標“間距”已經全面突破的背景下,2015年追求更小的間距產品將喪失市場意義。料想廠商的關注焦點將像既有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顯示性能優化、系統工程優化方面轉移。產品新的技術亮點將主要體現在“綜合體驗”上,例如產品體積、產品結構、定制化等方面。
甚至,不排除2015年小間距LED產品進入一個“相對性能過剩”的產業階段。產品市場較量從技術領先,向渠道、服務、品牌領先,以及成本優勢轉變。
3. 均價和毛利回調,小間距LED必然握手平民
如果要給近日的小間距LED顯示屏指出一個“最顯著”的特點,那么這個點一定是“價格”。——10萬元以上的每平米價格,使得小間距LED產品幾乎成為了最“昂貴”的顯示技術。
2015年隨著小間距LED顯示屏“技術過剩趨勢”的日益明顯,以及其系統性的產業成本的下降、產品市場競爭的加劇,小間距LED屏的價格競爭不能避免。均價下調2-3成,1.6mm及其以上產品,價格逐漸平民化,將是大趨勢。
在價格下降的同時,行業毛利不可能不發生變化。目前,小間距LED屏的行業毛利集中在30%以上,凈利潤率超過10%。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亦是一個難以長期維持的水平。小間距led顯示屏的高利潤表現是建立在“產品稀缺性”基礎之上。但是,一個很能賺錢的產品線,不可能不吸引國內超過40家的各種LED顯示屏企業的注意力。這就會造成競爭性的供應過剩,從而導致產品價格戰:特別是那些需求量大的、間距水平不是極端小的產品的價格競爭將最為激烈。
小間距LED產品價格的下降,對于其產業能量的釋放是一個好消息。目前,采用小間距LED的客戶,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其具體的顯示需求非“小間距LED不可”;第二類是,“有錢且任性”的客戶。這兩類市場雖然規模不小,但是畢竟不是“真正的主流”。事實上,更多的小間距潛在需求者渴望產品的“經濟性”。
此外,利亞德、洲明等企業也把家用市場作為一個可能的產業方向。而家用市場向來是成本敏感性領域。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首先撬動產品成本杠桿,才有可能撬動家用市場的拓展杠桿。
所以,價格下降是小間距LED屏產品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亦是市場需求的方向之一。在這一點上2015年不會存在懸念。
4. 市場主體增長依然是小間距LED的大勢
2014年的小間距LED顯示屏產業表現出相對的“高市場集中度”。利亞德、洲明、聯建等企業幾乎壟斷了市場話語權。但是,筆者認為這種局面不會長久。
首先,造成現有行業呈現集中趨勢的原因不是“需求性”的,而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形式的。今日領先于多數行業企業的所謂巨頭,依賴的是“先人一步”的行業布局:率先完成產品研發、率先實現產品規模化、率先啟動產品普及的營銷攻勢。這種時間領先優勢,最終表現為了市場份額的領先。
第二,目前領先品牌并沒有建立起足夠強大的“市場份額”壁壘。一方面,小間距LED尚處于市場開拓階段,還有很多“處女地等待開墾”,不從在市場飽和競爭的情況。另一方面,領先企業并不具有壟斷性的技術優勢,從燈珠資源到表貼工藝,先導性企業并沒有占據足以“形成市場壁壘”的技術優勢。
以上兩點決定了其他企業完全可以“從容”的做小間距LED產品的跟隨者,甚至不需要擔心技術瓶頸和直接與巨頭的市場對碰。所以,預想,2015年小間距產品的龍頭品牌,銷量依然會大幅增長,但是市場占比卻會處于下降階段。小間距LED顯示屏將迎來更多的市場參與主體:包括廠商、渠道、工程等不同產業鏈環節的從業企業數量都會顯著增加。
5. 增長依然可觀,但是速度必然下降
2014年小間距LED市場成長極為可觀,一個超過70%的增長率數據,足以讓任何其他的顯示技術“難以望其項背”。
小間距LED顯示屏在2014年的高速增長有著特殊性:第一,其實市場基數小,這是實現超過增長速率的關鍵點;第二,超快的技術演進,成功支撐了市場應用的規模化;第三,競爭對手反應超級遲緩,尤其是DLP拼接墻陣營反應遲鈍,成為了小間距LED超速增長的不可多得的有力因素。
但是,以上三個方面的優勢因素不會再2015年繼續存在。首先,70%的增量已經大大增加了整個行業的“基數”;第二,技術演進逐漸到頂,行業必須改變成長結構;第三,競爭性技術的直接碰撞會隨著小間距LED的做強而變得激烈。
所以,預測2015年小間距市場增幅縮小到5成以下,甚至只有40%左右——但是,市場不必對這個數據的下降有任何“憂慮”。因為,2015年小間距LED的市場增長,按照絕對數值看,依然不會顯著低于2014年。
2015-2016年小間距LED顯示屏市場,保持增幅下降,但是絕對增量相對穩定 ,是大概率事件。如果這樣的增量能夠實現,2016年小間距LED市場的規模亦將是目前的2倍左右——這個數據說明小間距LED,在未來數年內依然會是未開采一個大金礦。
6. 合縱連橫是必然,大家都需要補短板
2014年小間距LED行業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合縱連橫”。
2014年3月,利亞德宣布將以增資方式收購河東電子不高于25%股權;2014年9月,聯建光電斥資9.5億元收購友拓和易事達;2014年9月,洲明通過收購藍普科技100%股權議案;2014年12月,勤上光電收購彩易達51%股權;2015年1月,利亞德收購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金立翔藝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
這些收購體現了什么呢?答案是不足短板。LED顯示屏和照明產業是利亞德、洲明這些的主業。這兩個產業近年來都表現出“高速成長性”的特征。這就使得企業必須想辦法應對“劇烈擴充市場”的“渠道危機”。
必然,小間距LED在文化娛樂領域大有前途。而在利亞德推出小間距LED產品之前,其并沒有大規模擴大文化領域市場運作能力的需求。通過對金立翔這類企業的收購,利亞德則獲得了行業內一流的市場資源和人脈關系。金立翔亦獲得了更可靠的上游產業支撐。堪稱是雙贏格局。
2015年,小間距LED屏企業繼續收購“渠道”、吞并“中小行業企業”、連橫IC與處理器企業、擴張“市場觸角”是大概率事件。在這一背景下,傳統DLP拼接等大屏企業,亦會“為了生存的競爭”而擴大自身在LED屏領域的市場:收購亦不失為有效且快速的選項。
7. DLP背受小間距LED競爭,怒博不是不可能
2015年小間距LED市場的發展還面臨一個外部因素的制約。那就是作為主要市場對手的DLP拼接墻如何反擊。
DLP拼接墻市場不是小間距LED的唯一進攻市場。小間距LED對DLP拼接產品的替代性卻超過50%。這使得雖然小間距LED不必以DLP拼接為敵,但是DLP拼接卻必須將小間距LED視作“十足的對手”。
小間距LED對比DLP拼接產品的技術優勢主要是無縫、高亮和色彩表現力;小間距LED對比DLP拼接產品的產業優勢主要是,小間距LED應用廣泛、產業支撐力強大,而DLP拼接產品則核心市場過于集中、狹小;小間距LED對比DLP拼接產品的變數優勢是,小間距LED處于價格下降通道之中,DLP采用激光光源等新技術則會導致成本上升……
不過,DLP拼接墻也有其產業優勢,這個優勢就是“客戶群”的優勢。一方面,DLP拼接墻企業了解客戶需求、善于公關這些客戶,與客戶有良好人脈關系;另一方面,很多應用領域對DLP拼接具有很好的認知性,這些領域要求產品具有極高的穩定度,客戶往往不會輕易選型新產品。
DLP拼接墻產品的市場優勢實際上是“時間上的先入為主”優勢,而并非“必然的選擇優勢”。但是,這些優勢卻足以賦予DLP拼接墻企業反擊的空間。一方面,可以降低DLP拼接產品的價格,以保持既有市場和客戶;另一放面也可以“靠著客戶群優勢”,積極拓展LCD拼接、LED顯示屏等產品線,轉型復合技術路線企業。
總之,2015年傳統DLP拼接墻企業必然加大“針對小間距LED”的市場應對,進而引起“陣營”和“血統”之爭,并未小間距LED顯示屏的發展帶來結構性變數。
8. 多元市場開拓是小間距LED屏的常態
與DLP拼接墻的直接競爭固然重要,但是卻并非小間距LED必須爭取的部分。事實上,小間距LED顯示屏2014年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國內DLP拼接墻市場很多,這說明市場多元性是小間距LED應用的特點之一。
控制室和普通監控室,小間距LED顯示屏都有需求。但是前者是高端市場,后者則是中低端行業。一個與DLP拼接墻競爭,另一個則與LCD拼接墻競爭。這種市場格局也會要求小間距LED屏價格體系的多元化。
數字告示和廣告市場,小間距目前最大的“主體市場”。LED屏可以柔性拼接、曲面設計、非規則形狀使用,同時具有高亮、高對比度和高色彩表現的優勢——這些正式大尺寸數字告示顯示所必須的特性。
文化和廣電領域,是小間距LED屏的“大金礦”。這兩個應用都要求高性能、高品質、高穩定性,當然也會是高價格和高利潤市場。將文化和廣電作為數字告示和廣告之后,小間距最大的增長點,無疑是“穩妥”,且缺乏競爭技術的“產業機遇”。
家用市場,小間距LED最大的想象。電影文化、高清視頻已經成功推動家用電視顯示的大型化。在這方面,小間距LED的劣勢是價格,優勢是100寸以上顯示的性能。二者權衡之下,雖然寄望但是行業整個版圖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高端領域掘金數十億的市場亦非不可能。
二三線城市,小間距LED的最近目標。雖然小間距LED顯示屏已經有三年以上的高速發展,不過市場區位上依然依賴于一線城市。而如果能夠有效開挖二三線城市市場的需求,小間距led顯示屏市場翻番幾乎就將是“分分鐘鐘”的事情。
綜上所述,2015年小間距LED企業會很忙:因為有很多潛在市場、空白市場必須去開拓。市場多元化亦將是小間距LED產業的常態。
總結:對于LED顯示屏行業而言,小間距LED是一個非常具有前途的產品。這個產品至少能使得LED顯示產業規模翻番,同時帶給整個工程顯示行業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2014年,業內人士已經感覺到了這場“小間距暴風雨”的猛烈,2015年則是小間距由,量變到質變飛躍的關鍵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