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到底要"+"什么呢?”
威創股份(002308,股吧)常務副總經理陳宇稱,正是對這個“+”的思考,讓威創發現了新機遇。
其實在“互聯網+”概念出現之前,威創已經開始了“互聯網+”的轉型——從一個大屏硬件制造商轉向為大屏用戶提供可視化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今年仍然是威創可視化應用解決方案的培育之年。”陳宇說。
陳宇透露,2015年,威創將從6個維度行“培育”之事:深刻理解和領會用戶在信息可視化應用中的痛點和需求;組織超高水平的研發和營銷專業團隊;研制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可視化平臺系列產品;聚焦行業,打造出一批有規模和價值的樣板工程;培育規模化的交付能力;與行業增值商合作共贏。
對標“互聯網+”,威創對正在進行的轉型更加明晰、堅決,
“‘互聯網+’的基本特征是‘產業互聯網’,它的創新價值是產品至上、服務為王、共生經濟,有別于互聯網1.0時代的消費互聯網(營銷至上、流量為王、虛擬經濟)。因此對企業而言,真正使它持續成功的是專注、集中于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力量。”基于威創對“互聯網+”的如上解讀,得出如下結論,“‘互聯網+’將牽引和推進威創實現從大屏制造到控制室信息可視化解決方案換代升級戰略轉型的全進程。”
威創除了在此前擅長的公共安全、公共交通、金融和能源領域繼續深耕之外,其九江石化“智能工廠”項目的實施,為其未來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也符合陳宇提及的“聚焦行業,打造出一批有規模和價值的樣板工程”的市場策略。
九江石化連續重整車間控制師梁民對“智能工廠”未來場景做了如下描述:控制師可以心情愉快地掃視自己監控設備的數值波動,DCS(分散控制系統)會自動提示出現異常數值波動的環節,并通知車間巡檢班長到設備區進行仔細巡檢。一會兒,巡檢工人的坐標出現在電子視圖上,對方發現的問題和記錄的數據也一并通過電子巡檢設備傳回控制室。判斷問題后,系統自動給出處理方案,并指導技術工人輕松的處理了設備問題……
“智能工廠”概念由“中國制造2025”引出。
即將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與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技術戰略,在核心本質上相差無幾,都是構建一個全新的智能制造體系,即“智能工廠”——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清楚掌握產銷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上人工的干預,即時正確地采集生產線數據,以及合理的生產計劃編排與生產進度。
一句話,信息技術貫穿“智能工廠”各個環節。
而可視化是智能工廠重要環節,即“智能工廠”所涉及的產銷流程信息、生產線數據信息和調度指揮信息等都必須通過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就需要對應的“智能工廠”可視化解決方案。
這恰是威創投身“互聯網+”,投身“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下一城”。
據了解,中國石化總部信息系統管理部負責人已將由威創、華為等企業參與的九江石化智能工廠項目定性為“中國石化煉廠信息化建設的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