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大數據技術的驅動下,電影領域數據分析服務日益受到行業重視。電影和媒體行業的數據服務機構都在積極應用大數據技術,在之前的統計、分析、預測的基礎上,通過應用新技術,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目前,全球范圍做電影領域數據工作的很多,而具有一定規模基礎數據庫的有IHS公司、尼爾森(Nielsen)公司、Rentrak公司等。
這些公司業務各有側重,但均以跨平臺、全媒體的角度對電影產業進行研究。其中,IHS公司掌握有電影票房、觀影人次、影院建設、放映設備、電影衛星/網絡傳輸(歐洲地區)、電影發行狀況等數據,其分析師針對這些數據定期發布咨詢報告。
尼爾森公司則立足于之前的觀眾追蹤業務,以抽樣、調研的方法,并結合新媒體相關數據,進行電影票房(主要是北美地區)分析預測。
不過,在電影票房數據服務方面,Rentrak公司擁有更為豐富的經驗,其常年與好萊塢制片廠開展合作,為其提供消費者調查信息,從而指導制片廠的發行策略。
Rentrak擁有電影觀眾數據采集網絡,其一方面通過傳統用戶調查和媒體數據挖掘等方式獲取觀眾喜好信息;另一方面,其電影票房系統已連接全美地區的上千家影院,據稱票房數據可以“準實時”發布,并按照地理信息圖的形式進行可視化呈現。
Rentrak也開通了“海外票房”服務,可提供40個國家的25000家影院(110000塊銀幕)的票房情況。
基于這些數據信息,Rentrak公司開發了PreAct和PostTrak兩個服務,前者用于上映前對電影市場營銷效果進行評估,幫助制片廠進行市場營銷策略調整;后者對首周末上映的電影進行后評估,并作出未來票房預測,幫助制片廠制定發行策略和未來計劃。
如果一家制片廠為特定影片選擇PreAct服務,Rentrak公司將在電影上映前一年就啟動相關研究,密切監測市場動向。屆時,制片廠可獲得PreAct系統登錄入口,獲取各種數據表格,了解每一次新聞發布、宣傳活動或預告片發布后潛在觀眾的反應和動向。
PostTrak則利用人口統計學,在影片上映后,以問卷形式進行觀眾喜好調查,比如觀眾觀看電影的原因、對電影的預期是否實現、是否會向親友進行影片推薦、是否會購買影碟或網絡觀看權。
制片廠通過這些數據,并結合影片首周末票房成績,可了解影片的票房潛力,以便進行發行策略調整,并給出影碟發售和網絡版發行時間節點建議。
一些關注營銷的機構也在利用其專長的富媒體和自媒體數據挖掘手段,進入電影領域,并進行票房預測,如ADI數字指數公司(Adobe Digital Index);一些新興公司也在利用社交媒體進行電影數據的搜集和分析,如Fizziology、Moviepilot、Listen First Media等。
其中Fizziology創建了一套獨有的信息分析流程(除算法外附加人工分析),其數據已成為制片廠了解電影在社群網站影響力的重要來源,并吸引了環球、索尼、獅門等制片廠客戶。
這些公司均在近五年來成立,隨著相關業務的開展和經驗的積累,其數據庫規模越來越龐大,算法也會越來越智能高效,對電影產業數據的分析預測水平和準確率也會越來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