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已經推出第一款“主流品牌”智能互聯網+投影;同期新興品牌堅果拿到了B輪2億元的融資,融資額超過去年極米A輪的1億。這兩個行業事件為投影產業指明了一個方向:產業創新。
也許沒有新技術,但是卻有新思維
明基全新智能無屏電視i701JD的特點是什么呢?不是技術性的創新,而是i701JD帶來的新產業體系:主角除了明基外,還包括網絡視頻牌照和內容商優朋普樂、電商渠道和家庭智能互聯技術提供者京東商城,以及智能軟硬件方案技術提供者南廣影視互動技術公司。
類似的例子也包括堅果G1:雖然這是一款差異化的產品,尤其是金屬機身、圓形造型非常具有特色,但是也沒有根本性的核心技術突破。堅果的差異性在于:極致主義的產品精神、互聯網粉絲文化和純粹的電商渠道體系。
對于智能互聯網+投影而言,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一批中小企業、創新企業,依賴于“以上這些產業結構”的創新,并取到了絕對的市場優勢。這些產品2014年的銷量高達30萬臺以上,2015年更會翻番。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投影大佬,尤其是強大的日系陣營卻“調頭緩慢”。
后發優勢不一定是真的,現在更需抓緊時間
面對互聯網+的新產業趨勢,巨頭們真的有后發優勢嗎?
2010年,如果和諾基亞說這個問題,他一定欣然同意。更早的時候如果和日系手機陣營、PC和NB品牌、甚至家電品牌說這個話題,他們也一定欣然同意。但是,最終的事實是,后發優勢更多的時候是一個自我安慰的謊言。
不做第一個,不是大問題。但是挨到最后一個,必然沒有轉型的希望。這是明基看準2014年互聯網+投影品牌能沖出銷量、拿到風投之后,主動做出轉變的理論基礎。——在那些投影巨頭之中,在互聯網和智能化的道路上,明基不僅不是后發,而幾乎是先動。
或者說,后發的本質中不僅包括“巨頭實力”的優勢,也包括“必須抓緊追趕”的時間緊迫性。因此,筆者在這里斷言,2015年下半年投影圈品牌策略的調整,將戰略性的決定消費和零售類投影市場未來的格局走向。
結構性變革的壓力,進攻才有希望
2015年第一個季度,全球投影行業萎縮了4-5個百分點。
減少的銷量去哪里了呢?答案分成兩塊:第一,液晶顯示器和液晶交互平板搶了一部分;第二,經濟低迷的環境影響了一部分。
但是,投影市場并非沒有“增量”和加法:微投、智能、互聯網+、激光、超短焦……哪一個的銷量增幅不超過1成呢?甚至,一些細分類的銷量都已經同比翻番了。
另一方面的規律是,傳統廉價投影,尤其是電商渠道,價格新低不斷被突破,然而銷量增幅卻很有限。價格戰緣何失靈呢?因為傳統品牌碰到了互聯網+新興品牌;傳統產品碰到了微投、激光和智能等新興產品。后者正在積聚市場優勢。
所以,筆者說投影產業正在面臨一場結構性變革:即,有替代性的市場損失,也有開創性的市場增加,有一部分細分領域銷量持續低迷、更有部分領域火爆增長。對于投影品牌市場格局而言,則主要是“新興品牌的高速增漲”與傳統品牌的急需轉型的矛盾。
對于傳統投影品牌,日系體量最大、產品線最全、技術亦最權威。但是,這也決定了這種結構性產業變革之下,日系品牌要做的加法和減法也最多。
日系投影陣營轉型,何去何從
結構性產業轉型,明基為代表的臺系投影動作更為迅速。從電商渠道的占比看,臺系品牌已經超越日系巨頭。
一方面,臺系投影對零售市場依賴強烈 ,這決定了這些品牌對互聯網+的風吹草動更為敏感。另一方面,在微投、激光、互聯網+等概念上,DLP技術的產品,占據優勢。而臺系品牌則主要專注于DLP投影市場。
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日系品牌更依賴渠道招投標市場、高端市場,在技術上也是LCD、LCOS、DLP三強共室。這使得日系投影“船大調頭難”。而且,在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產品在內的智能產品線上,日系巨頭都未能實現“及時有效的調頭”,這集中反映了日系傳統產品文化與互聯網+文化的差距。
面對這樣的局面,日系投影無外乎三種出路:1.積極轉型,生死一搏;2.部分放棄微投、零售市場,固守高端;3.尋求對新興品牌的重組和戰略聯盟。不過三條路走起來都不容易。即便是看起來可以依靠傳統技術積淀,穩妥實施的第二種方案,也面臨國內新興激光投影工程產品企業的強烈挑戰。
投影產業已經沒有避風港
投影產業的結構性重整的深刻程度已經超乎想象。極米、堅果、智能、互聯網+,以及本土激光投影新秀在商務、教育、家用、工程方面的崛起,使得投影產業已經沒有“不受沖擊的角落”。抱著躲過這一波轉型沖擊的思想來做事情,必然是死路一條。
大風起時,你不得不跟著飛。但是如果在風停之前,學不會翱翔,那么下場就是被摔死。所以,明基試水智能互聯網+既是巨頭轉型,又是雛鷹學舞。某種意義上,這要比單純的創新品牌成長更為不易。這也是日系巨頭為何轉型緩慢的原有所在。
對投影產業結構性機遇的把握成績暫時是:80%份額在本土品牌手里、幾乎一水的是DLP投影技術、日系投影智能互聯網+的成績暫時為零、產業創新方面本土和臺系品牌更為領先。這個成績當然不是最終的產業格局,但是如果要改變這種現狀,那么現在已經是“搶末班車票”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