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編推出關于“四維全息聲”的新聞,引起了粉絲們的關注與興趣。今天,我們邀請到了費迪曼遜四維公司的創始人、美國舊金山音樂學院校董、上海交響樂團高級顧問鄒四維先生為我們細細講解到底何為“四維全息聲”。
您能簡單的給我們概括下什么是“四維全息聲”技術嗎?以及這個技術的產生解決了哪些問題嗎?
鄒四維先生: 當下,傳統的、基于聲道的回放技術,聲像在360° 空間內的定位問題卻由于回放制式等的限制,很難達到完美的聲像定位及精確還原的效果。但波場合成技術(WFS: Wave Field Synthesis)的出現,卻能夠將聲音的定位提升到非常精準的狀態,由此解決這個關鍵性難點問題。而運用“四維全息聲”(3D sound)技術所組成的聲音系統,便是基于波場合成技術原理,不僅僅克服了這一難題,更將帶給人們革命性的、真實自然、仿佛“觸手可及”的極致全息聽音體驗。
何謂波場合成?
鄒四維先生:波場合成(WFS : Wave Field Synthesis)是一種全新的聲音回放技術。聲波在空間的分布狀態稱之為波場。波場合成使用揚聲器陣列,通過WFS的3D算法,可以合成出任意時刻的波場。也就是說,通過波場合成進行聲音的回放,整個聲場的分布是精確真實合成出來的,這有別于心理聲學范疇的虛擬聲像。波場合成技術原理源于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于1678年提出的“惠更斯原理”。荷蘭物理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顏值竟如此之高)
那什么是惠更斯原理呢?
鄒四維先生:惠更斯原理表明:空氣中任意波前上的各點,都可以看作是新的子波源,其后的任一時刻,這些子波源發射的波前的包絡線,就是聲波在這一時刻的新波前。鄒四維
那用聲波圖表現出來是怎樣的呢?
鄒四維先生:我們來看下以下兩個示意圖。
圖1 圖2
若用聲波來描述,如圖1所示,一把小提琴發出發散的聲波,其中的任意一道波前可以看作是由無數的子波源組成,這些子波源散發出新的波前,在任一時刻所有子波源波前的包絡線,就是小提琴聲波在這一時刻新的波前。波場合成即是運用“惠更斯原理”,使用揚聲器陣列替代波前上的子波源,通過WFS的算法,合成出聲波分布的狀態。如圖2所示,同時演奏兩把小提琴,兩把小提琴產生各自獨立的聲波分布,這一綜合的聲波分布狀態(波場)可以通過揚聲器陣列,由WFS算法實時處理,播放子波源的信息,合成所得。
那“四維全息聲”技術有何特點呢?
鄒四維先生:首先,其通過WFS波場合成方式的回放,令真實聲源的波場特性可以得到完全的體現,這是由于聲波分布的狀態是由揚聲器陣列組成的子波源真實合成出來了。
其次,這套“全息聲”系統,通過陣列音箱回放,進一步實現了聲音的“全息”定位——即在聽音區內再無“皇帝位”,使得聲音在“三維(3D)+時間軸”的“四維空間”內精確成像,而不再僅停留于平面,最終重現自然、真實的聲場環境,帶給人們仿佛“觸手可及”的極致聽音體驗,進而達到了諸如立體聲、5.1聲道及基于聲道的環繞聲等傳統方式無法實現的聲音效果。
我帶大家參觀下位于費迪曼遜四維公司的“全息聲”實驗室。
關于全息聲,目前有哪些案例呢?
鄒四維先生:案例不少哦,我帶大家看一下。
四維全息音樂會題
北外灘景觀四維全息交響音樂會小編真的好精彩!如果想體驗的話,可以去哪里呢?今年在上海國際專業燈光音響展覽會期間,我們將開設全息聲技術現場體驗區,大家可以一起來體驗下。先生全息聲技術現場體驗區2015年10月14-17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W4館地址:龍陽路2345號活動介紹2015上海國際專業燈光音響展覽會將攜手擁有世界領先技術的費迪曼遜四維多媒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作舉辦“2015全息聲技術與制作相關研討會”,并在W4館內設立“全息聲技術現場體驗區”進行為期四天的展示。 與此同時,德國專業燈光音響與演藝技術協會也將邀請德國的3D音頻專家共同參與此活動,匯集專家交流和分享行業最新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