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新生態
2009年,當蘇寧與國美打的不亦樂乎的時候,誰也沒想到真正的對手卻是京東,中國移動也終于發現,最大的對手不是聯通,而是騰訊,更令習慣于傳統思維的金融業想不到的是,一個阿里巴巴的余額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就搞的他們如坐針氈。所有這一切都在說明一個現象,那就是互聯網。是的,互聯網既是一個攪局者,又是一個創新者。它模糊了行業的界限,它創造著新的需求,它顛覆了傳統的思維。正如《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所言:不管你們是做哪個行業的,真正對你們構成最大威脅的對手一定不是現在行業內的對手,而是那些行業之外你看不到的競爭對手。
毫無疑問,在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下,互聯網對各種行業產生了根本性的改造,并將催生出各種新的商業模式,企業之間的競爭也不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模式的競爭、服務的競爭。
今年以來,互聯網戰略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成為頂層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政府工作報告里稱,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未來3年以及10年的“互聯網+”發展目標,提出包括智慧能源、便捷交通、普惠金融、協同制造、綠色生態等共11項重點行動。
什么是“互聯網+”?通俗來說,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互聯網+思維下,每一個經濟社會的細胞都需要與互聯網相連,互聯網與萬物共生共存,不再區分線上線下,邊界越來越模糊,呈現出“人、產品、服務”的多維交互,并趨向于復雜化。如果回顧一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每一次互聯網浪潮中,都會誕生一批重量級的企業。那么針對這波互聯網大潮,企業又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如何結合自身的優勢,選擇一個有利的切入點,進行互聯網+改造呢?
構建大數據服務平臺
物聯網無疑是今年最熱門的高頻詞匯之一,它以智能化愿景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新世界。你不用擔心孩子會丟失,不用擔心家里的空巢老人孤苦伶仃,不用擔心出門忘記帶了手機或是什么重要物品,不用擔心晚上回家還不知吃什么,不用擔心水果或蔬菜里的殘農、有害物質是否超標,不用擔心家里被盜,不用擔心闖紅燈,不用擔心上下班高峰時擁擠的交通……
一份預測報告顯示,截止到2019年,物聯網市場規模將擴容到200億美元以上,物聯網設備數量大約等于全球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平板電腦、可穿戴式計算機和個人電腦的總和,到202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7.1萬億美元。
目前,國內外科技巨頭圍繞物聯網的入口、云、端等核心層面,都在積極進行戰略布局。
今年3月,微軟正式發布了其基于Windows 10 開發的,專門用于一系列物聯網設備的操作系統Windows 10 IoT for Smart Device,高調進入物聯網行業。在PC和互聯網時代無限風光的微軟,曾經錯失了移動互聯網,這次他們不會再錯過物聯網這個機遇了。
對于捷足先登的微軟,另一科技巨頭谷歌即刻作出回應。5月底,谷歌公司發布了物聯網操作系統Brillo。這是一款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統,一個輕量級的Android,支持Wi-F,可以運行于低功耗設備之上,使之能夠與鄰近的其他設備通信,這一軟件可以被用在包括像冰箱這樣的主流家電產品以及園藝監測器之類的小型智能設備上。
同樣在5月,華為也發布了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os。Liteos可用基礎內核輕巧到10KB級,可以解決物聯網中功耗問題,而且占用的資源小,存儲簡單,既節約成本,又可延長使用壽命。
在去年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攜一眾國內外知名硬件廠商,高調發布了“QQ物聯”社交智能硬件開放平臺。“QQ物聯”將依托騰訊平臺多款億級用戶產品與開放體系,創建一條從資金籌集、原型設計、產品研發與售賣、口碑傳播等環節在內的生態鏈,與合作伙伴一起對硬件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使功能無限擴展,產品快速迭代,觸及并滿足用戶真實需求。此外,作為騰訊的另一大利器——微信,一個目前被廣泛使用的超級移動入口,也成為騰訊進軍物聯網的翹板。
由于應用的領域千差萬別,軟件平臺、硬件設備也多種多樣,因此物聯網也呈現一種“碎片化”特征。但從本質上來說,都是通過云計算、通過大數據管理為企業、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物聯網時代企業競爭戰略》一文中,作者認為:事實上物聯網企業最賺錢的“營生”是數據服務。智能互聯產品已經從以前的物理型的軟件和硬件,轉變成一個云端服務器的形式,持續提供著各種相關的服務數據。
締造多方共贏生態圈
在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需求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難以捉摸,單靠企業自身所擁有的資源、人才和能力很難快速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就要求打開企業的邊界,建立一個更大的平臺,一個更完善的商業生態網絡來迅速地匯聚資源,滿足用戶需求。
互聯網+商業,就是讓傳統實體店擁抱互聯網,從而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產生更大的價值。一直專注于精密光機電成像與仿生智能算法的保千里電子,從企業的應用和體驗著手,以顛覆性的P2N思維,推出實體店2.0體驗系統解決方案。
保千里集團董事兼副總裁陳楊輝認為,找對商業模式,比“定位”重要,比尋找“藍海”緊迫。P2N戰略定位致力于打造實體賣場的營銷智聯網。在P2N環境下,個人、實體、平臺、渠道、消費者互聯互通,所有的數據都是“活”的,并被系統精確計算和實時處理。P2N也為企業提供一個多樣化的選擇路徑,信息入口不只是PC或移動端,它還增加了實體體驗、電視端、行業聯盟端、互聯網媒體聯盟端、跨界營銷端等等。足夠的應用路徑相互連接協作,形成一個完整的P2N閉環,從而有效地降低成本、精準營銷、優化業務流程和智能化管理。
互聯網最終還是一種信息傳遞機制。面對每時每刻產生的海量數據和信息,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和管理?如何捕捉和創造商業價值?
在保千里集團董事兼副總裁陳楊輝看來,所有的創新都歸結為服務模式的創新,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最大的改變是提供一種全新的思維,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應用創新才是智能網絡的本質。互聯網思維就是要實現從產品思維到用戶思維的轉變。“我們提供的不只是商品,也不只是一個系統和平臺,而是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來滿足從戶的個性化需求,給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和創造更多的價值。”
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互聯網+”正在成為中國包容性增長的動力,將會帶來大量“彎道超車”的機會,但也可能帶來被超越的風險。互聯網+任何行業,都會帶來效率的極大提升,都會創造更多的商機,想要玩轉互聯網+,就要有創新的思維、開放的心態和共享的理念,從而打造一個多方共贏的生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