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一部國產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以黑馬之姿在重重大片包圍之下取得7.5億元票房(數據統計截至8月1日),不但創造了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更打破了《功夫熊貓2》保持的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但偶然性下隱藏著必然性,其現象級表現實際上是近年國產動畫發展的一次集中展現。
充分運用中國元素
曾幾何時,中國動畫誕生了《大鬧天宮》、《鐵扇公主》、《牧笛》等一大批富有中國特色的優秀作品,然而時至今日國產動畫電影雄風不再。重塑國產動畫電影的中國風格成了創作者追求的目標。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就充分運用了中國元素。首先,借用時下流行的IP(IP即內容,優質IP可以等同于好的故事和角色)概念,《西游記》就是優質IP,它早已深植國人的文化記憶之中,極易引發觀影共鳴。其次是視覺元素中濃濃的中國風,有寫意的中國山水畫為背景,有斗拱飛檐的古城長安為場景,有根據懸空寺設計的最終決戰之地。最后,影片中出現的皮影戲、布偶、昆曲、依《山海經》而來的妖獸,無一不體現出中國文化特色。
《秦時明月》系列也以中國風格為最大特點。創作者將“歷史為骨,藝術為翼,中華文明,宏揚百世”幾個大字寫在了動畫片頭,可見其追求。《秦時明月》將故事放在了秦滅六國這一歷史背景中,遵照七實三虛的原則向觀眾展現了 那一段歷史,把諸子百家等歷史人物變成動畫人物,為青少年學習歷史增添了趣味。
然而,國產動畫電影表現出的中國風格多在傳統文化上,缺少對現實中國的關注。這一點《神秘世界歷險記2》做得較好,該劇講述了小女孩雨果進入神秘世界,經過冒險之旅解決了水源危機的故事。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原汁原味的國產故事沒有花里胡哨的發型裝扮,沒有繞口的外國名字,讓觀眾感覺這就是一個中國小女孩的幻想。“麥兜”系列動畫片也是很具現實精神的作品,其聚焦的是香港與香港人,表達了在現代都市中追尋心靈家園的態度,麥兜的“慢”既是笑點來源,也是價值選擇。
冒險與成長故事受青睞
近年,國產動畫電影的開拓者當數2008年的《風云決》,這部本應面向成人的武俠片的市場卻向低幼化發展。對于動畫,國人往往存在一種誤解,即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這極大影響了國產動畫的發展。事實上,無論美國還是日本,動畫早已成為全民觀賞的獨立藝術形式。近年來隨著好萊塢動畫打入中國市場以及日本動漫的持續影響,面向成人的國產動畫電影終于發展起來。
國產動畫電影在數量和題材類型上快速增長,但敘事上卻出現了一定的同質化現象,絕大多數影片都采用了冒險敘事模式,如《龍之谷:破曉奇兵》中冒險小隊前往偷襲黑龍,歷經困難最終消滅黑龍;《一萬年以后》講述小女孩珠瑪歷盡艱辛到達神殿,打敗烏神的故事。即使網絡碎片化的《十萬個冷笑話》,登上大銀幕后也變成了尋找神器、拯救地球的冒險故事。
與冒險敘事密不可分的是成長主題,主角通過冒險獲得力量上或精神上的成長。如《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孫悟空目睹了江流兒被落石砸中后終于解開了封印,化身齊天大圣消滅了混沌。《魁拔3之戰神崛起》中,蠻吉在陷入絕境后體內的魁拔蘇醒,打敗了海問香。《魁拔》系列的成長設定頗有意味:蠻吉立志除掉魁拔守衛和平,然而他卻不知道魁拔就是他自己。
感情是影片中不可缺少的另一個主題,最常見的是友情、親情和愛情。低幼動畫一般以友情為主題,《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不約而同地把各自電視版的反派(灰太狼與光頭強)設定為了電影版中的伙伴,《熊出沒之雪嶺熊風》中還為光頭強與熊大、熊二設計了一段年少相逢。《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主題是父子情,雖然江流兒與孫悟空不是父子,但兩人的關系體現了這種感情。《龍之谷:破曉奇兵》面向成人觀眾,其中感情是男女主角的愛情。當然,愛情主題在國產動畫中出現較少。
中國風格與中國價值觀
長久以來,國產動畫一直在教化與市場兩者之間掙扎。強調動畫的教育功能固然沒錯,但僵化的宣教手段也妨害了動畫的藝術性,降低了觀眾的認可度。2007年重拍的《寶葫蘆的秘密》,其中許多臺詞讓人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對小朋友而言,“寶葫蘆”是否還有從前那樣的神秘吸引力?寓教于樂的手法應成為我們反思的內容。
另一方面,某些動畫片因價值取向問題成為被批判的對象。2013年,《新聞聯播》點名批評了《喜羊羊與灰太狼》和《熊出沒》,稱其中存在暴力失衡、語言粗俗的問題。據統計,灰太狼被平底鍋砸過9500余次,被煮過800余次, 《熊出沒》在10分鐘里竟有21句臟話。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消極影響。
成人化的國產動畫電影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個人英雄主義與自由主義。絕大多數國產動畫的主人公都被賦予了拯救世界的任務,結局無不是靠一己之力戰勝了邪惡力量,拯救了世界。而其中又夾雜了對力量的崇拜,如《魁拔》和《秦時明月》,最后都是通過某種方式獲得了超常的力量,戰勝敵人。
自由主義是另一大價值取向,如《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孫悟空就是一個反權威者,出場就大戰滿天神佛。佛祖成了反面的力量,象征著權威,封印了孫悟空的力量,使他不得自由。最終江流兒的感情幫助孫悟空沖破了封印,得到了自由的自我。《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以天明、少羽、蓋聶為主角,以企圖建立統一與秩序的衛莊、公輸仇為反派,體現了反抗權威、追求自由的精神。
筆者認為,國產動畫電影要講好中國故事,走向世界,不但要注重外在的中國風格,更要傳遞內在的中國價值。
市場化運作依托互聯網
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從票房來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2012年有4.7億元,2013年達到6.6億元,2014年增長到11億元,2015年雖然還未有最終統計,但《西游記之大圣歸來》與《熊出沒之雪嶺熊風》兩部之和就超過了10億元,大幅超越上年已成必然。此外,《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賽爾號》系列、《十萬個冷笑話》、《神秘事件歷險記2》、《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等都取得了優異的票房成績,國產動畫市場這塊蛋糕越做越大。
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國產動畫電影產業的方方面面都有鮮明的網絡印記,如《賽爾號》系列、《洛克王國》系列、《龍之谷:破曉奇兵》等都是根據網絡游戲改編而成,有一定的受眾基礎,保證了初步票房。
在投融資環節,國產動畫電影常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其中眾籌是最有代表性的方式。《十萬個冷笑話》第一個試水眾籌,籌集到137萬元投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通過眾籌獲得了89位投資人780萬元的資金,影片在片尾字幕滾動百位投資人的名單及投資人孩子的VCR以致謝,票房大賣為他們帶來了超過3000萬元的得利。在發行營銷環節,網絡的力量也不容小視,《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由于沒有經費宣傳,在院線只獲得了一成的排片,然而良好的口碑不斷在網上發酵,網友紛紛充當“自來水”,票房連續上揚,影院也因此增加了排片。國產動畫電影在播放環節也有所創新,如《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就試驗了彈幕專場,使彈幕吐槽這一充滿互聯網氣息的產物登上了大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