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以“演藝場館新技術應用”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演藝設備與科技論壇”在北京皇家大飯店舉辦。來自國內外劇院團、演出場所、建筑設計機構、演藝設備企業的設計者、管理者、技術應用人員,和相關藝術科研、專業院校師生等200余人參會。來自中國、德國、韓國、美國的8位專家作專題演講。
出席論壇的嘉賓有: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孫若風,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理事長朱新村,原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司長、協會副理事長謝銳,德國戲劇技術協會副主席加布里埃萊·霍格博士(Dr. Gabriele Högg),巴西專業音響燈光與樂器行業協會副會長丹尼爾·尼夫斯(Daniel Neves),韓國測試實驗室劇場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柳政植(Jeong-Sik Yoo),美國Meyer Sound公司CEO約翰•邁爾(John Meyer),德國SBS公司CEO克里斯蒂安•弗里米勒(Christian Freimüller),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周正平、苗培如,協會演出場館設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柳得安、俞健等。
論壇由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與英富曼會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北京《演藝科技》雜志社、協會演出場館設備專業委員會承辦。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副理事長、《演藝科技》雜志社社長兼主編熊英主持論壇。
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理事長朱新村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他在致辭中表示,本屆論壇以“演藝場館中的新技術應用”主題,把準當前演藝技術的發展脈搏,結合國內演藝場館發展和技術現狀,充分體現了前瞻性、高端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多功能劇場適應二三線城市的演出需求,將與專業劇場、旅游演藝劇場等長期共存。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作為科技服務型協會,以引導和扶持行業技術發展為己任,希望論壇的探討能有益于行業技術交流,助力演藝技術進步和藝術需求。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孫若風在致辭中表示,演藝場館是我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祝論壇為劇場建設、舞臺技術發展帶來啟迪,促進中國多功能劇場設施建設的發展和文化藝術的繁榮。
在接下來以“著力提升我國文化裝備水平”為主題的演講中,孫若風詳細介紹了在《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行動綱領下,未來幾年文化部將著力實施的文化裝備系統提升行動內容,及將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他從宏觀戰略層面和廣闊的視野,闡明了文化裝備發展的方向和抓手。
韓國測試實驗室劇場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柳政植以“亞洲演藝場所設計的程序和核心價值”為題進行演講,關注在演藝場館設計和建設中如何體現其人文核心價值,以及演藝場館如何實現可持續性利用和發展。他以韓國世宗藝術中心和BIFC劇場為例,說明如何在設計中體現服務于人的理念。
燈光行業泰斗、上海戲劇學院教授金長烈分享了他關于“舞臺燈光“四化”(自動化、智能化、系統化、國產化)”的理念與探索,贏得了全場聽眾的熱烈掌聲。金長烈教授近年來倡導“創造自由的照明空間”,對舞臺燈光長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思考,提出了舞臺燈光“四化”的理念,并聯合廣州浩洋電子有限公司、北京星光影視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企業付諸實踐。現場演示了兩家企業最新燈具的燈光效果。
德國SBS公司是一家擁有超過140年經驗的專業舞臺設備成套供應商。德國SBS公司CEO克里斯蒂安•弗里米勒分享他們的舞臺系統定制技術和設計,并通過舞臺系統定制技術的案例,介紹了SBS公司在國際舞臺上如何面對高要求項目的挑戰。
清華大學建筑物理實驗室主任燕翔的演講“新型無縫裝飾吸聲材料——砂巖環保吸聲板”,詳細介紹了一類新型吸聲材料的特性,展示了建筑聲學材料的新進展。
北京航天人特種結構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源演講“3D數字技術與鋼結構模組化技術在劇場建設中的應用”,他結合實例介紹了3D數字技術與鋼結構模組化技術的應用,展示了高新技術與藝術的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
源于可變室內聲學系統(VRAS)的Meyer Sound Constellation系統是當今全球較有代表性的電聲可變混響系統之一。美國Meyer Sound是享譽世界的專業高檔擴聲品牌,而其創始人CEO約翰•邁爾先生介紹“可變聲學Constellation系統技術與應用”,帶來了對電聲可變混響系統的分析探討。
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演出場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俞健就“舞臺燈光供電系統的發展方向”發表演講,分析講解了新型舞臺燈光供電系統的優勢,為劇院燈光供電系統設計帶來了一種新思路。
深圳市臺電實業有限公司提供同傳設備及技術支持。
論壇主題鮮明,內容涵蓋舞臺機械、專業燈光、專業音響、建筑聲學、場館建設等多個主題,8位國內外優秀的專家、管理者圍繞演藝場館的新技術應用的相關主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為聽眾帶來了新的理念、技術和思考。一些與會者反映,論壇主題對國內劇場現狀很有針對性,演講嘉賓也是行業內資深的一流專家,內容精彩,聽后很受啟發。
主辦方表示,希望論壇能為業內人士提供一個溝通和探討的平臺,為演藝場館中的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提供有益的思路,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演出藝術,有益于演藝文化的繁榮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