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對于多數LED電源企業來說是相當難熬的一年,不少企業受客戶拖累而面臨資金鏈困境,也有不少電源企業為求利潤砍掉眾多薄利或虧損的業務。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約有20%的LED企業退出市場,此外還有不少中小企業為求生存不得已讓出僅有的一點利潤空間在苦苦支撐。
進入2016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LED電源行業競爭依然十分激烈,不少電源企業在價格上都做了微調。
今年上半年,有些LED電源企業發出通知,因產能過剩和行業三角債導致資金周轉困難,決定內部清理和召開供應商進行債權申報和清算。
糟糕的LED電源市場競爭環境和仍處于增長期的下游應用市場,“冰火兩重天”的狀況,讓很多仍在堅持的企業必須做出改變來適應新的變化。
事實上,同等性能產品成本懸殊并不大,只有在材料成本、管理成本、品質控制等方面做到最優的企業才能占據有利的市場競爭位置。
崧盛電源銷售副總楊青華也認為,上半年戶外大功率電源整體市場慘淡,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現象。不過,從八月份開始有所好轉,“金九銀十”現象初顯。
對于大功率戶外電源企業來說,市場趨于集中化越來越明顯。
電源行業擺脫分散“泥沼”,趨于集中化
眾所周知,近年來LED電源市場已經趨于飽和狀態,工程案例非常有限,市場持續處于供大于求狀況。因此,如何使用價格策略成為各家電源企業競爭的直接手段。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排名前十的LED電源企業合計營收占全行業營收比重還不到10%。
經過長期洗牌之后,電源行業的分散狀態開始有所好轉。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LED電源行業真正做的好、做的大、做品牌的企業也就剩下十來家,電源市場占有率逐漸趨于集中化,特別是在價格、質量、服務等因素的推動下,這種趨勢更為明顯。”
注:上述數據來自新三板公司半年報,單位:億元
以今年上半年新三板LED電源企業表現來看,合計營收同比上年同期增長71.94%,但合計凈利潤增長61.05%。
相比中小功率電源的企業數量來說,中大功率電源企業相對較少,也比較集中。
“中大功率戶外電源技術門檻比較高,認證比較嚴格,維修成本遠遠超過電源成本,市場被現有的幾家大的電源廠商壟斷,所以,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英飛特副總經理張華建告訴高工LED。
其實,大功率電源企業想要取得理想的業績,憑借的還是優良的品質、獨有的知識產權以及全面的服務。在運營上,也要慎重平衡風險,不能一味追求規模,實現利潤最大化才是最終的贏家。
電源行業參差不齊,戶外大功率電源客戶對產品良率要求越來越高。
越趨同質化的電源市場將行業拖向紅海,大多產品缺乏創新性和競爭性,但在大功率電源市場,一些企業發力自身優勢謀求產品的差異化和品牌化路線,使得高品質的LED大功率電源成為市場的翹楚。
產品技術升級,競爭格局將改變
LED智能照明的概念近幾年受到業界熱炒,隨著替換市場的逐漸飽和,業界也紛紛表示智能照明將成為LED照明市場新的增長點。
而作為照明產業的上游產品,LED電源也緊隨行業發展趨勢逐步走上智能化發展道路。戶外大功率電源的競爭重點將不再是集中于價格,技術升級,產品不斷優化才是硬道理。
LED電源的智能化趨勢已經相當明顯。尤其是目前各地政府重點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公共照明的智能化調控成為其中的亮點之一。這與前幾年的“虛熱”相比,已經出現了不一樣的狀況。
電源門檻較高,行業整合困難大
日前,產業鏈以兼并購為代表的橫向、縱向深度整合正開始成為常態,整合速度進一步加快。
LED人士張小飛博士表示,“預計2016年LED產業整合會尤其明顯,而大的國際品牌與國內企業的深度合作,對于1億元年營收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影響將會非常大。因此,從企業經營角度看,提高效益、提升價值兩個層面,必須提到議程上面去。在毛利不高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利潤率成為價值之所在。”
對于,未來電源行業是否會出現一系列整合動作,在走訪調研過程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電源行業整合的可能性并不大,當然也有少部分人認為,未來電源行業整合也將成為一種趨勢。
“優質的大功率電源廠含金量高,下游來收購整合自用可能不大。”江海忠提到。
張華建也認為,下游來整合電源企業可能性不是特別大,電源企業有技術門檻,質量風險比較大,如果燈具企業整合電源企業,事實上電源業務不足以支撐一個中大規模電源企業的用量。
另外,在收購電源企業之后,原來電源企業的客戶,除了自己公司的客戶,其他都將成為競爭對手,不利于電源企業拓展電源業務。
但隨著幾家LED電源企業陸續邁進資本市場的大門,未來也不排除這些LED電源上市公司對行業進行兼并整合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