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商顯市場,是一個上中下游都“格外滿意”的年份。宏觀總需求的增長,幾乎淡化了內部競爭的激烈;新產品、新供給的出現,又極大的調動了新需求的持續涌現;甚至5G之類未來概念,正在將“無處不屏幕”的設想以最快的速度拉到人們面前……
這樣的美好的行業市場時代,是極其難得的。但是,這不意味著商顯市場可以“持續躺著賺大錢”。事實上,在“順風順水”的行情下,商顯行業正在醞釀前所未有的結構性升級和規律變革——從這點看,2018年更是商顯行業窺視“天機”的時間窗口。
1.新一輪上游產能結構的變革
2018年商顯市場的新“天機”首先來自于“上游市場”的結構性變革。而且這是橫跨眾多顯示技術門類的變革:
例如,在液晶顯示行業,2017年底合肥全球第一條10.5/11代線投產,2018年底,深圳第二條10.5/11代線再次投產。這種新生產線,在65英寸以上液晶面板上擁有更高的生產效率。新生產線的投入,讓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迅速下滑、供給迅速豐富。從液晶最大的下游市場彩電產業看,2018年底,70+英寸的電視機可能只要6000多元。
結構性升級全面開火,2018年商顯行業趨勢總結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LED產品上。數據顯示,2018年底中國市占超過八成的LED芯片廠庫存驟增,第3季整體庫存較前一季成長5%,年增率更達65%。導致芯片供給過剩的原因除了“新產能”,更包括“更高的發光效率,實質提升了單位芯片的價值”。不僅如此,2018年LED顯示產業MINI-LED正式進入市場,小間距LED顯示屏產品真正進入2.0技術時代,市場面臨新的競爭點。
甚至,2018年多年被紅外觸控占領的大尺寸觸控市場也不平靜:2018年10月 29日,貴州達沃斯光電有限公司大尺寸觸摸屏——全球首條類 7代觸摸屏智能生產線在貴陽國家高新區建成投產。11月,由諾菲納米主導建設的世界最寬幅1600mm納米銀生產線已正式投入運營。——大尺寸電容觸控正在從“想象”,變成真正的市場供給。
對于上游產能的結構性變革,有些則不像以上三個這樣“顯而易見”:比如,液晶面板大尺寸單元向8K過渡,這導致7-8.5代生產線切割大尺寸單元之后的“邊角料”的分辨率依然很高——這將支撐“混切”技術生產出更多基于“邊角基板”的異形商顯產品。再比如,手機OLED屏幕產量和市場占比提升,原來集中在手機市場的6代等液晶面板線產能空余出來,為中小尺寸商顯市場的供給提供了強大動力。
當然,上游的突破轉化成商顯下游的產品和市場有一定的滯后性。但是這不妨礙人們將2018年視作商顯“新一輪新產品、新應用”突破的開始:因為,上游有水下游滿,這是再自然不過的道理。商顯同仁們準備好迎接這一輪“大浪淘沙”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