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音樂,所以會入手更好的設備,只為追求更好的效果。在更好設備的幫助下,我們可以更深入細致探索音樂世界。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似乎成為了一個閉環,讓人無法自拔。特別現在無損音樂普及,器材表現提升,只要戴上耳機,就能享受好聲音。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還要去看現場表演呢?
對比十年前,現在的文娛生活精彩了不少。身處一線城市,只要你想看,每周都有各種演唱演奏會等著你。即使身處二三線城市,也會有大咖不定時舉行演唱會。去看演唱會/演奏會的目的有很多,追星,還上欠著多年的門票錢,甚至是一場社交活動,不同的原因里,還有一個,是“感受現場演奏”。
有朋友會問,在無損音樂和優質播放設備隨手可得的今天,為什么還要感受現場演奏?無可否認,無損音樂的普及,讓我們隨時隨地能享受到更好的聲音效果。對比之下,現場演奏不僅能有更強的臨場感,而且能感受到更多的元素。其中,“聲學條件”就是一個值得細味的元素。
如果你曾經在開闊地、LiveHouse和音樂廳中聽到同一個樂隊和歌手演繹同一首作品,你會感受到彼此之間的差別。在開闊地演出能聽到更多的低音,但聲音可能會分散;LiveHouse里聲音會比較凝聚,但也會覺得聲音有些局促;在音樂廳里的演出,不僅聲音層次細膩,而且會感覺音樂自然環繞在自己身邊。三者之間的區別,很好地表現了聲學條件在不同場地中的區別。
聊聲學條件之前,我們先要了解聲音是怎樣傳到耳朵的。聲音既可以直達耳朵(這被稱為直達聲),也可以通過反射到達耳朵(這被稱為反射聲)。為什么我們在開闊地上聽音樂感覺效果不好,是因為此時聲音基本是直達聲,讓人在聽覺上與音樂產生距離感。而在室內環境中,聲音會產生一定的反射,讓人覺得與音樂距離很近,更有沉浸感。
為了獲得理想的音響效果,好的音樂表演場所需要在結構、材質、坐席設計等方面綜合考慮,盡可能構建出色的聲學條件。對比沒有固定座席,部分時間兼用于商業運營的LiveHouse,音樂廳擁有更充裕的空間,可以通過更合理的反射和混響設計,實現更好的聲學效果。好的音樂廳,能塑造出余音繞梁的效果,讓人覺得聽覺與視覺同步,感受到活靈活現,富有感情的演出效果。
看到這里,有些朋友可能也會想到,耳機單元在腔體中工作,這種狀態和表演者在音樂廳中進行演出是類似的。這是否意味著耳機腔體中是否也有對應的聲學設計,以實現更好的聲音表現?答案,是肯定的。
以飛朵耳機為例,在研發產品時,都會通過精密的3D分析技術,為單元的聲音特性打造合適的發聲空間。設計團隊為單元打造合適的發聲空間,是為了充分應用直達聲、反射聲和混響聲的特性,最終為消費者送上宛如身臨其境的聲音效果。飛朵對腔體空間的設計,正是飛朵希望“讓音樂之光溫暖人心”這一持續愿景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