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案例:將器材放在大理石做成的平臺;事實上,這對振動的隔離并沒有太大的幫助。
由于大多數發燒友,在現實上很難擁有獨立的音響空間。所以一套音響系統如何能夠融入居家生活環境之中,就是一個發燒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為器材的擺置和處理,甚至位置再再都會影響系統的聲音表現以及系統的正常發揮。
當然,這會是一個蹺蹺板的天平式平衡現象; 不只發生在店家與消費者之間,也存在于自己與家庭之間,甚或是裝潢設計師與店家之間,有些事情在商言商,說破了或是說得太多,可能就會影響生意。但還好的是,音響的領域里,改變所帶來的差異,大部份是明顯的。困難的是如何判斷這樣的改變是比較正確的改善!
所以自己嘗試做個簡單試驗,也就不難驗證音響界里各樣五花八門的"理論"。而這個平衡現象,有時候是裝潢設計師不是很懂音響,音響店家有時也不方便"糾正"或是音響店家難得有客人上門,他總不會因為這位客人家里的環境不好而拒賣音響吧,而大部份人的情況應該就是,自己的音響系統必須與居家環境,以及家人生活習慣之間做一個妥協。
專業studio的鑒聽室,在鑒聽音箱的強大音壓下,對所有器材都或多或少產生一定的震動干擾。
有一些經驗的發燒友可能會有類似的經驗,就是有時候吸震處理也不可太多,因為吸過頭了,音響的聲音會變得比較"dead",少了音樂的活生感。這或許是因為在罐頭音樂的產生的過程之中,震動所造成的音染通常是無法避免的。麥克風是振動元件,盤帶機里頭的馬達也是,刻片唱頭轉盤也都會是振動的來源,即使到了數字時代,硬盤也是會存在振動的問題;所以這些震動或多或少都會"串入"音樂的"制作"過程,而造成一部分的音染。甚至是后制作處理的mixing room或是鑒聽過程,來自鑒聽音箱強大音壓(事實上,類似圖面的嵌墻式音箱,在裝設上都有專業上的嚴格要求與處理,使得音箱所產生的振動與裝潢空間隔離開來;但音箱所發出的強大音波能量還是無可避免的會"加"在器材之上),對錄音室設備所造成的振動回授與音染,仍然是無可避免(我從一些專業錄音室的照片上來看,雖然這些設備都會有專門的19"架子來收納,但比之于音響專用的音響架,在振動隔離上,似乎仍嫌不足)。所以雖然我們會要求一個完全"寧靜"的平臺來擺放音響,但"完全寧靜"這回事在制作與重播上的現實情況下,其實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對于器材吸震處理的"多寡",有時候也會是因系統而異的。
現實上充滿了妥協,也不是什么太值得訝異的事。雖然振動的處理,還是會因為不同狀況而改變,但盡量避免之前所提到的三種震動源對音響器材的影響,還是一個發燒友追求更好,更真實的音樂重播,不能不面對的部分。而且,大概也沒有例外的,對這些部分進行改善,通常回應的都會是,頻寬更寬廣,細節更多更自然,音樂表情更豐富的聲音重現。所以以下幾種狀況,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
第一,音響器材盡量遠離振動源。最極端的case,就是把音響器材搬到另外一個房間!因為喇叭以及所播放出來的音波,最有可能是影響器材振動,最直接的振動源。這也或許是大家都會有的經驗,就是器材擺放位置不同,聲音的確會產生不小的差異。雖然來自音箱不同頻率的能量擴散性不會相同,但基本上,器材盡可能遠離音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振動源特別敏感的器材,象是LP唱盤或是CD唱盤。同理可推,盡量避開音箱正面聲波能量直接的沖擊,側面會比正面好一些。但要注意的是,由于低頻較無指向性,所以太靠近音箱,不管是正面,背面,或是側面,對低頻震波能量來說都會差不多。
不同頻率的能量指向性; 所以器材的擺放可以遠離音箱是比較好。
上圖可以看到,對于低頻來說,能量的擴散是往四面八方而去的。由于線材或是空間的限制。 最常見的擺法是音響器材會集中在音箱中間或是中后方的位置,因為這樣是線材可以拉得比較短的方式。但缺點是這中間位置,其實是左右聲道喇叭能量"交集"的區域(尤其是低頻的部分),此時對于器材的振動處理就要更謹慎些。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器材放在側面或是音箱位置的另一邊,缺點是此時你需要準備比較長的訊號線或是喇叭線。所以,如果你有一個專門的音響室在規劃,獨立隔出一個放音響的小空間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第二,盡量不要將器材放在木作或是木柜上面,尤其是訊源部分。這是因為木作或是木柜的面積通常很大,所以代表承受喇叭音波能量的面積很大,再加上這些木作與木柜,較之于專門音響架來說都不夠強壯,所以反而變成一個間接的震動來源!如果這樣的木作或是木柜又是擺在音箱的中間或是后方,這個間接"振動源"的情況會更嚴重。音箱能量愈強,音壓愈大時,只會更加劇烈。
這樣的木作結構通常對于避震沒有太大效果,而且因為面積大,反而成為間接的振動源。
有些情況的做法是在器材與木作或是木柜之間加入各式的墊材,像是花崗石等。這個部分,我在之前討論墊材時有提過,加入墊材,其實對震動隔離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震動還是由木作傳導到墊材,在傳至器材本身。除非使用的墊材本身是有具備振動隔離的功能。當然,質量高對于振動的抵抗力會高些,但通常高密度的材質對于振動傳導的速度也更快。所以單純的用重量高的墊材,如大理石,其實對于隔離震動的作用不大,只是會改變振動的共振頻率。另外一種常見的方式是,為了裝潢的美觀,設計師會將器材收納在整體裝潢的木作墻面之內。這個時候,干擾器材的震動更是無法排除或是避免,反而使得器材無法有正常的發揮。
我的慘痛經驗 - 早期裝潢時留下木柜結構(音箱后方)來收納音響器材。但最后還是乖乖的將所有器材移出。
第三,音響器材最好不要擺得太高,尤其是訊源,而且愈重的器材要擺在最下層。 這是一個奇怪也比較難以解釋的部分。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重心的位置,以及器材與音響架共振模式的變化,除非你使用的音響架是超級強壯與穩固。
網絡找到的圖片,非常發燒的音響架結構; 雖然有這樣的音響架加持,如果可以移到側面或是更遠離音箱,我相信會更好。
第四,器材擺放盡量避開墻角位置。因為墻角通常是駐波能量比較強的位置。
以上的觀點給大家參考,即使你用了專門的音響架,我個人認為這些原則還是有影響的,能避則避。畢竟花錢買了高貴的音響系統,最好還是注意一下器材的避震條件,讓器材能夠充分發揮它的功能。
汕頭市澤森音響以誠立司,以信筑業。自創建至今一直堅持以"高質視聽、一流品牌、最實價格和最優售后"為置業理念,以努力滿足廣大音響愛好者的需求為創業宗旨,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服務于大眾。
我司致力于音響事業的發展,多年來憑借著深厚的實力,受到許多世界著名音響生產商的信賴與支持,并獲得了許多知名音響品牌在中國的總代理權。
澤森音響總代理國際音響品牌有英國:AVID-HIFI;ATLAS Cables;Cyrus賽樂士,CHORD和弦,EAR Yoshino,Myryad美麗安;意大利:Albedo阿爾貝多,Diapason歌劇之聲;德國ClearAudio;Duevel帝風; 法國三角牌TRIANGLE; 美國Manley;荷蘭Van den hul;韓國Aura優雅;日本Melco;臺灣Audio Refinement ;中國MasterAudio美之聲等。
為了能夠更全面、更完美的展示這些世界知名HIFI音響產品的動人魅力,更好的還原音樂精髓,以及讓音樂發燒友有一個非常愜意、舒適的視聽場所,我司特邀業內專業設計大師精心設計、斥巨資重新裝修了澤森的新陳列室設置了高級、先進的試音室。
選擇音響,選擇澤森。我司誠邀廣大顧客與愛樂人士光臨指導、交流,共品佳茗,共賞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