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材都得萬元級,功放都得用膽機。
音源必須聽黑膠,CD都只算垃圾。
彈指之間,已是2020,發燒界依然還是那個小眾的圈子,似乎也還是那么不受待見。從來不屑于認真科普,在群嘲的大勢中順便自黑一把,裝起X來往往又口若懸河,固執地堅持著自己獵奇的Hi-Fi理論,追求著極致且昂貴的器材。就是這么一群揮金如土、偏執又清高的人兒,一邊勸誡外人不要輕易入坑,一邊徜徉在自己簡單的快樂里不能自拔。
盡管許多段子大伙兒熟得不能再熟,但小編還是隨手盤點一番,給廣大燒友們在開年平乏而枯燥的上班日圖個樂呵。
一、AV功放:我們真的沒有在搞黃色
閑著沒事,暗搓搓在“張大媽”那兒搜索“安橋”,不搜不知道,一搜才知道原來AV功放還有這般神奇的功能。感謝神通廣大的網友們告知,這個人見人愛的賣點小編記下了。
二、論火電、水電、風電及核電對音質的影響
一個非常經典的燒友編出來自黑的段子,互相在圈內尋開心,但自從傳到圈外后往往會被信以為真。不得不感慨,裝B裝到這份上,天下也再無B可裝了。
這個段子最早的來源,大概是由人人網上的作者宋山寨編寫的《真正的HIFI燒友只用雅魯藏布江的水電》——
玩音響最后就是玩電源!是嗎?!我覺得那太小兒科了,在此不得不大聲疾呼:玩音響最后其實就是玩電網,到這一步才算有點境界!本人在這方面有一點體會向大家匯報一下。
優點:功放有一個就行,玩音響最后就是玩電源。用火電的力度大點,聲音偏暖,用水電的聲底偏冷,但解析力很高。水電中,以葛州壩的電音色最好,火電中以北侖電廠的電音質最好,因為燒的無煙煤的比例最高。同一套器材,晚上8點到10點的時候音色就感覺有點偏冷,晚上11點之后聲音明顯偏暖,后來才發現高峰電用的是外省的水電,低谷電以本地火電為主,鐵證如山!
不足:風力發的電層次感很差,聽感朦朧,聽菜可婦司機的A大調B小調,音場明顯收縮,小提琴部都混在一起 。
總結:風力發電的單機功率在500W以下的音色都偏薄,電是三相和兩相和音色關系不大,關鍵是平衡感,三相電播放大編制的交響樂陣腳明顯比兩相的要穩!核電適合播放《終結者》之類的大片伴音。但遺憾水、火、風、核電都并在了國家電網上了,所以放什么聲音都是混沌一片。
網友carsonzhao回復說——
有位燒友為此從上海搬家到廣州,聲音好很多,因為南方電網以大亞灣核電和兩廣水電為主,音響既有力度,又比較清澈。最近準備投資建設獨立不并網的雅魯藏布江水電站,高山雪原的天水,將使音響脫胎換骨,可惜報告遭到印度的反對。太陽能發電,有何不同?聲音偏向溫暖,不冷,但是有點薄!有個自詡為國內最資深的耳機發燒友,一日試聽鐵三角AT-HA25D耳放配(audio-technica)AD2000耳機,聽著聽著突然摘下耳機說“今天沒法聽了,一定是水電站的水位又漲了”,令在場其他燒友目瞪口呆!
另有更狠的跟貼——
真正資深的發燒友不用交流電源,因為整流濾波過程中產生的噪音會使人腦震蕩,必須用電池供電。而且不能用充電電池,因為充電過程中積累了電網波動帶來的電壓起伏,還有電網諧波會在充電過程中使電解液活性增大,影響放電效果。所以用充電電池聽音,雖然低音和中音尚可,但高音有些刺耳,不能聽音樂,只能聽趙本山的小品,而且只能是和范偉合作的那幾個。
能用的只有干電池,由于干電池特性稍干澀,高音不亮,一般都配以水浴加熱,一般至87.35度最好。而且干電池體功率越大越好,放音是聲音飽滿雄渾。骨灰級的發燒友都是訂做干電池,用得最多的,直徑200多毫米,高300多毫米。
后來電池廠家把生產電池的模具,報廢后賣給了水桶廠。黑心水桶廠用這套做電池的模具開發了一種新型水桶,容量5加侖,就是我們現在用的桶裝水的水桶。這套模具原來是做電池的,有汞污染,所以桶裝水喝起來都有一股水銀味。
最大號的干電池直接參照原油桶規格,近160升的大家伙,20只串聯在一起,放1812的時候,連各國的偵查衛星都紛紛報警。美國那次的軍用衛星掉下來,還裝模作樣地用導彈打了一下,是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有2個發燒友同時放1812,而且都是用的頂級電池,炮聲太大,震的。由于發燒友規模越來越大,大號干電池需求量大增,裝原油的桶生產不過來,導致油價暴漲。很多人不明就里,以為缺油,實際上是缺桶。
知乎上的補充(作者:jiongjionger)——
不光火電、風電、水電有明顯的差異!如果用太陽能發電,在北京,你會聽到霧霾般的朦朧感,低音沉重得可以讓人感受到窒息的韻味。而在夏威夷架設太陽能發電板,人聲和樂器分層會非常明顯,很是清脆,同時還能聽到美妙的鼓點聲,就連死亡金屬都有小清新的感覺呢!對了,知道倉鼠籠么?用那個發電。籠子外面一定要放只很兇的貓,這樣倉鼠才跑得快。這樣的電,你聽交響樂會有急促感,非常有靈性。如果你聽不出這些差異,抱歉,你是個loser,還沒入門呢,再學個十年八載吧。
三、發燒界的歐亨利式腦洞
出處不詳,總之是個人才。
張老頭兒的音頻館開了有十幾年了,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極端懷舊的人。平常坐店時他總是自顧自地沖飲功夫茶,誰也沒見過他聽自己店里的耳機。如果燒友們與他討論比較新的器材他總是擺擺手然后淡淡地答一句“沒聽過。”傳說張老頭兒身家幾十億,沒聽過的器材必然不可能是因為燒不起。老顧客們都斷定他是金耳朵,品味已經達到了某種俗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今天上午一位老燒慕名而來與張老頭兒聊得甚是投緣。閑聊了一會兒老燒說明來意“最近淘換到一套大奧,實際一聽并沒有我預想中的那種感動。總感覺它的實力似乎被某種力量封印了。”張老頭兒眼睛一亮說“哦?敢于指出大奧的不足,小伙子,有前途!你算是問對人了,這個問題我早已完美解決了。換線可破!”老燒一聽,眼神里立刻充滿了期待。張老頭兒鼓了兩下掌招呼了一個壯漢店員過來,命令道“把我那套霜之哀傷大奧升級線拿出來吧。”“霜之哀傷?這名字起得有點兒過了吧!”張老頭抽了一口雪茄,平淡的話語隨煙霧緩緩吐出“你馬上就會明白這名字是多么的貼切,這線還是我找中科院的老同學擼的哩!”
這時壯漢店員吃力地提著一個大鋼瓶回來了。張老頭兒戴上特殊的手套和護目鏡然后打開鋼瓶提出一條粗得離譜的線。“八股鎖鏈狀釔鋇銅氧化物的芯使其得以彎曲,外皮材料則是絕密的,良好的保溫性能且在低溫下依然柔韌。”張老頭自豪地說。老燒目瞪口呆地看著那根線,水汽不斷在它周圍凝結下降就像半空中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這,難道是······”“是的,超導體音頻線!抓緊聽吧,夾層里的液氦氣化光了就不行了。”
張老頭熟練地把線接好,老燒坐進沙發開始了極致的享受。老燒平常用大奧聽藍色多瑙河感覺就是一條普普通通的護城河,甚至水流還有些不通暢,似乎水面上飄著一層垃圾。而此刻的多瑙河則是清澈見底。還有那跌落時激起的水花,仿佛濺到了臉上。正在老燒準備隨著緩緩的水流迷失在音樂中時聲音戛然而止。“怎么了?”“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液氦用完了,這條線已經近乎絕緣體了。”張老頭說道。
老燒略帶遺憾地贊嘆道“唉,值了,這輩子值了。”張老頭看著老燒笑而不語。老燒疑惑地問“怎么了,我說錯什么話了嗎?”“小伙子!正所謂初燒燒科學,你現在才僅僅摸到了真音樂的大門。”老燒大喜“也就是說燒耳機還有更高的境界咯!”張老頭兒把雪茄滅掉,又淡淡吐出一句“中燒燒玄學!”張老頭兒用手往墻根一指,赫然是四個插座。“從左往右依次是水電,火電,風電,核電。連的是我專門從電廠接過來的專線!”
老燒混跡耳機吧多年,對耳機里的玄學也是有所研究的。但是百聞不如一見,老燒興奮起來說“對于玄學我也是略有耳聞。水電柔,火電暖,風電空氣感強,核電富有激情和能量。我們先聽哪一種?”“哪一種?哈哈,耳機吧那些玄學也就是水水經驗逞一時口舌之快,用電的學問可不是那么簡單。”“一種電的特性是單一的,一首歌的情感是豐富的。用單一特性的電又如何能精確地再現豐富的情感呢?所以必須四種電一起用。”老燒一聽連忙稱贊“嗯,有道理!”張老頭兒接著又說“然而不同的歌曲所表現的情感是有側重點的,所以我們根據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重點需要為每一首歌定制四種電的比例。”老燒一聽恍然大悟“您果然名不虛傳,說得真是太對了!”張老頭兒接著又說“然而就算是一首歌,雖然它表達的情感有一個基調,但是具體的情感也是隨時間變化的。所以對四種電比例的調整必須是實時的,動態的。唯有如此耳機系統對于一首歌情感的還原才能達到極致!”張老頭兒低下他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頭時發現老燒已經跪在地上了。“我對您佩服得真是五體投地了!”
這時壯漢店員又氣喘吁吁地提著一臺機子出來了。“噥,這就是我研制的實時動態混電器。歌曲播放之前會提前幾秒輸入到它里面,它預先進行解算得出當前歌曲最佳的實時混電譜然后再與音樂同步運作。”老燒用上了混電器之后再聽藍色多瑙河那與剛才又是天壤之別。該舒緩時多瑙河的水面似乎靜得像一面鏡子,藍天白云倒影在里面,甚至能從水面的倒影里數出那天上飛過的鳥兒有幾根羽毛。動時則如大浪滔天,情感迸發而出仿佛要吞沒一切。老燒已經是淚流滿面,他抓著張老頭的褲腿哭嚎道“真是相見恨晚,相見恨晚啊。我燒了那么多器材原來以前聽的全是垃圾,這才是真音樂啊!”張老頭兒趕緊把老燒扶起來“別這樣,快起來。你再這樣我就不告訴你下一重境界了。”
老燒在耳機吧也常聽人提起“初燒燒科學,中燒燒玄學,老燒燒文學。”于是止住淚水試探性地問到“大師!這最后一重境界是不是老燒燒文學啊?”張老頭搖搖頭道“不是!老燒啊,燒哲學。”“音樂啊,其實它本身就是對自然的一種抽象,它本身就是失真的。然而音樂的偉大之處也全部蘊含在這抽象的藝術中。那么如此還原音樂又有多大的意義呢?相同的道理,經過耳機的播放音樂本身發生了改變,這不是失真,而是耳機對音樂的再加工啊。如果類比繪畫藝術,最開始人們只懂得追求真實的還原,然而再還原也不可能精確記錄自然本身,如果僅僅是這樣那么一幅畫的魅力還不如照片大。之后畫家們正是領悟了這一點才逐漸開創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流派。”老燒聽罷感覺似乎有那么一點道理。“愛一款耳機就要愛它的全部,它在別人眼里的缺點也就變成了你才懂得品味的優點。唉,我隨便找幾款耳機讓你再重新品味一番吧。”
張老頭兒遞給老燒一只HD800,聽了一會兒老燒說道“嗯,一股暖流如陽光將我照耀。這讓我想起莫奈,印象派。”張老頭兒又遞給老燒一只K701,聽了一會兒老燒說道“這似乎超越了繪畫藝術,它是立體的,是雕塑,但又比雕塑更……Q萌?”張老頭兒提示道“不精確,但很接近了。”老燒恍然大悟,大叫道“是手辦,一只大手辦!”張老頭兒露出滿意的笑容“嗯,你現在已經領悟到耳機的真諦了。”于是遞給老燒一條逼測。
老燒戴上逼測,曾經那轟頭的低音竟成了潑墨山水畫中的濃墨重彩。而那原本混亂不堪的部分則令他想起了畢加索,抽象派!原本那令人詬病的缺點原來僅僅是因為聽眾的境界不足而產生的誤解,原來逼測的每一點失真都是有意為之的巧妙設計。這恐怕就是所謂的曲高和寡吧!老燒抬起頭望著張老頭說“原來我錯了,我一直都錯了,我為我原來黑逼測的行為感到羞愧!如果非要我用一句話形容逼測的話那就是······”“this is true music!”老燒和張老頭兒異口同聲地喊出。天快黑了,張老頭兒趕快送走老燒。以免因為光線昏暗自己不能繼續讀唇語而暴露了自己是個聾子。
四、其它玄學
非原創,來自各大論壇、豆瓣、知乎等。
1、剪切的音質比復制的好,鼠標剪切不及鍵盤剪切。
2、一位哥們請了當地名僧給整套系統開了光,據說箱子的通透性和高頻都好多了。
3、拿5000元+的發燒電源線去接開水壺煮開水,覺得煮出來的水質更細膩;拿10000元+的發燒電源線去接電飯鍋做飯,因為市交流電雜質消除的緣故,因此做出來的米飯,米粒更細膩、色澤白皙、口感更佳(自行腦補微波爐、電餅鐺、高壓鍋、洗衣機、空調等的效果)。
4、拿開水壺的線接系統,低頻還行,高頻有點刺耳(自行腦補燒開水的汽笛聲)。
5、盲聽黑膠和cd,一直難分難解,直到出現了炒豆聲,大家才壓倒性的說還是黑膠好聽。
6、某位燒友說:我只對各種裝備感興趣,對音樂沒什么太大興趣。平時靠聽摔瓶子打雷下雨的音頻來鑒定器材。
7、熱衷于使用各種各樣的腳墊、帖料、避震、壓鎮、支架等提升音質。例如,價值806的量子芯片,貼在箱子外邊、接線柱旁邊、電容上會給音質帶來質的飛躍;價值1980的音響神棍,封存了能量的水晶,不僅放在外殼上可以改變聲音,放在紅酒旁還能醒酒,佩戴起來還能強身健體包治百病。另外還有可以減緩電子布朗運動的設備、改善音質的油、提升CD音頻質量的筆······
8、一個哥們想了半天總覺得系統聲音一般,要推翻重建,他的原則是圍繞一條3萬的電源線組建一套系統。
9、CD機還是沒有遙控器的好,因為紅外線會干擾二極管的運作。
10、天氣的不同對聲音會產生影響,哪怕你在封閉的恒溫室內,Hi-Fi器材的表現也會受到天氣變化的影響。春季16度左右濕度30-40之間,少云的晴天,出太陽,這個時候的聲音是最好的;而雨天則會讓聲音變混濁,解析也會輕微下降;冬天大雪時聲音表現得非常干凈,高音會比較好,但低頻表現變差,量偏少,聲音偏冷,人聲會稍微偏遠。
11、為了音樂的極致,在終南山山澗挖了一個山洞。發電機用的98號汽油混合一定比例的玉米乙醇,一定還要添加每天凌晨3點收集的露水。配上用澳洲蟬翼做震膜,貧鈾做音腔的音箱,才能勉強堅持聽那么幾分鐘。
最后,各位燒友兄弟們聽句勸吧,放棄玩音響,走出Hi-Fi圈,找個女朋友,讀幾本自己喜歡的書,出門去陽光里散散心,要么和她跑跑步爬爬山,或者太陽下山約幾個好久不見的朋友找個地方喝喝茶、聊聊天,隨便做些什么。一天下來······你就會發現,還是玩音響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