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電子分頻的音箱,目前在市場上大量的采用。它用多功放的方式,分別用不同的功放驅動音箱的高音單元和低音單元,音箱內不再有功率分頻器。雖然增加了一臺功放的成本,但是對音箱的靈敏度和最大聲壓級的提升都是有幫助的。同時廠家也可以更精細的在配套DSP處理器上對高音單元和低音單元做處理,達到更好的效果。
常見的,使用的是4芯音箱插頭連接功放和音箱。四芯的音箱插頭,里面有四個極片,分別是1+1-和2+2-。對應連接音箱高、低音喇叭單元。而怎么定義這個引腳對應高音或者低音單元呢?好像業界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我查了幾個品牌的幾個系列,引腳定義如下表: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品牌的外置電子分頻的音箱,都采用的是1+1-接全頻音箱的低音單元,而用2+2-接全頻音箱的高音單元。千周音響在設計初,做工藝規劃文件的時候就曾經思考過這個細節——怎么接,更合理和安全。 乍看起來,四芯接頭是完全一樣的,廠家怎么定義就怎么接,無所謂好壞吧?其實分析后,還是有一些安全性上的差異。 我們知道,很多內置分頻的全頻音箱,也是采用同樣的四芯音箱插頭,而一般默認的接線方式是1+1-,輸入的是功放全頻信號(功放功率輸出通常均為1+1-),再經過內置的功率分頻器,進入各喇叭單元。
這就存在一種可能——意外的將一個未經電子分頻的全頻音箱功率信號(只用了1+1-兩芯 ),接入了沒有內置分頻的,需要四芯線接入的音箱。
那么這樣有什么危害呢?
有兩種可能: A、1+1-接低音單元、2+2-接高音單元的音箱 這個時候,因為意外在1+/1-上接入了一個全頻的信號。那么,揚聲器的高音單元將不工作。而低音單元只能發出較低的頻率,高頻的聲音表現不出來。——但是也不會對低音單元造成任何損害。
B、1+1-接高音單元、2+2-接低音單元的音箱 這個時候,從1+1-上接入的全頻信號就施加在高音單元上,而接在2+2-上的低音單元不工作。這個時候,就有一定的風險了。我們知道,高音單元的頻率是比較高的,而且功率也比較小,一般是低音單元的幾分之一的功率。高音因為頻率高、功率小,振膜的振動速度快而振膜的行程很小。當輸入的信號中,低頻信號過多的時候,高音振膜就很難承受這個低頻率、大行程的動作,比較容易就會引起擦圈、燒毀等問題。
如果按廠家給定的標準方式接線,高音單元接1+1-或是2+2-是沒所謂的。但是當意外接線發生的時候,如果高音單元接在1+1-上,就極可能出現問題
所以,千周音響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從而在細節上就要考慮盡可能避免損失。
在此,我們也想請國內的同行朋友們考慮此建議,將外置電子分頻音箱都統一的定義為“1+1-接低音單元、2+2-接高音單元”,方便廣大用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