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今年歐美經濟出現衰退疊加奧運會、歐洲杯等大型體育賽事的推遲,預計液晶電視和智慧型手機等消費性產品銷售量出現下滑,而面板出貨也將受到很大的沖擊。因此,今年面板廠商的經營依舊艱難。不過,未來隨著中國面板廠整并,面板價格將會比較平穩,而面板廠商也將會逐步向好。
史無前例出貨量下跌11.1%
據Omdia研究調查顯示,由于冠狀病毒危機削弱了電視和智能手機需求,預計2020年全球平板顯示器(FPD)單位出貨量將下降11.1%。
FPD的出貨量從2019年的36億片跌至2020年的32億片。自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機導致2009年FPD出貨量下降8.8%以來,該市場一直處于低個位數的增減態勢。但是,據Omdia《顯示面板長期需求預測追蹤報告》顯示,今年兩位數的下降代表了前所未有的下降速度。
Omdia預測,隨著冠狀病毒的影響減弱,市場將在2021年恢復,年出貨量將增長9.1%。
Omdia大幅削減了對2020年液晶電視和智能手機顯示器需求的預測。液晶電視的顯示器出貨量預計將下降9.5%,而智能手機將下降10%。
最初預計全球主要體育賽事將成為今年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現在大多數此類活動已被取消或推遲。
與之前的預測相比,Omdia還下修了其2020年全球平板顯示面積出貨和營收的預測,分別下修4.5%和4.0%。
但是,在面積需求方面,由于大尺寸顯示器需求的貢獻,面積需求在2020年將增長1.8%。大尺寸顯示器供應商正在提高良率并降低成本,從而使其產品更具吸引力。供應商還提供更多的可折疊顯示器和無邊框顯示器。
韓國品牌一直在積極退出其LCD生產線,而轉向高級顯示器。這將導致Gen 7和Gen 8工廠的中小尺寸電視面板產量大幅下降,并最終刺激60英寸及更大尺寸電視面板的銷售增長。
至于AMOLED面板需求,盡管Omdia之前的預測被向下修正,但按單位數量計算的需求增長仍有望較高,2020年達到9.5%。OLED電視面板需求將增長約35.9%,而智能手機AMOLED的需求預計將增長約9.0%。
盡管整體市場不景氣,但對先進顯示技術的需求仍將繼續強勁。
行業洗牌與巨頭掃貨
韓廠退出伴隨著中國廠商液晶面板產能的大規模提高。
在Omdia上述數據中,今年1月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的大尺寸面板出貨面積占據全球52.9%的份額,而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廠商的份額則分別為24.8%和21.9%。
但隨著疫情襲來,奧運會等利好預期延期,液晶面板遭遇到下游砍單。這加速了液晶面板行業的洗牌。調研機構CINNO認為,終端品牌TV廠商Q2的砍單幅度在10-20%。而Omdia還預計,2020年LCD 電視面板出貨量將下降10%,而下降主要發生在65英寸以下尺寸中。
洗牌有利于行業龍頭。目前,京東方和華星光電也被外界認為在這輪行業洗牌中最有可能出手掃貨。Omdia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月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分別以21.3%和14.5%的份額占據了大尺寸面板出貨面積的前兩名。
事實上,3月底華星光電所在的TCL科技董事長李東生也曾對外表示,今明兩年半導體顯示行業會有比較多的并購重組機會,TCL科技正在積極尋找對公司未來成長有價值的并購標的。但另一方面,去年11月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曾對外表示,將停止對LCD產線的投資。
雖然現在液晶面板產業供大于需,但規模更大能夠提升利潤率,讓企業在供大于需的背景下過得舒服點。此外,隨著韓廠從今年開始逐漸退出液晶領域,液晶面板的供需在三季度會產生變化,價格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而上述資深面板行業人士還認為,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的液晶面板產能已經很大,出手掃貨還有出于彌補技術儲備的考慮。
但中小面板廠商在疫情中的日子則更難過,而日子較為難受的將會是“不好調頭又在規模上拼不過人家”的中型面板廠商。業內人士分析稱,“資金鏈是一個原因,還包括產品結構、定價話語權等等。”但他也表示,面板廠都是現金流經營方式,雖然是會虧損,但面板廠今年還是會有現金流。
顯示面板格局重構
2018年面板供應依然是以韓國廠商為主。2019年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的TV面板產能占比超過40%。韓廠關掉LCD產能之后,未來中國大陸地區的TV面板產能占比將超過60%,占據主導地位。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判斷,“如果以全球大尺寸LCD面板的出貨面積排名看,韓國廠商在今年作調整之后,京東方排名第一,排名第二是群創,第三是友達,第四是TCL華星。韓廠徹底退出LCD之后,即到2022年,京東方的產能占比仍略有上升,大概在全球占比23%-24%。”
韓廠并沒有完全退出TV行業,而是選擇了新賽道,瞄準高端市場。群智咨詢TV研究總監張虹介紹,“目前大尺寸OLED市場形成了兩大技術陣營,即三星顯示的藍光QD-OLED和LG顯示的白光AMOLED。”
張虹表示,“LG顯示的OLED更為成熟,量產幾年了,產業鏈更為成熟。三星顯示的QD-OLED還在投資建廠,與LG顯示的起跑線不一樣,暫時還沒有QD-OLED產品出來。但從技術資料看,QD-OLED相對于白光OLED有一定優勢。”
李亞琴認為,盡管QD-OLED、OLED、Micro-LED等技術在短期無法具備LCD產能大、產業鏈完整、成本低的優勢,但這些技術定位于高端市場,代表未來發展趨勢及消費者需求,中國大陸面板廠商需要重視,要有危機感。
中信證券電子組指出,中國大陸面板廠商新產線爬坡,帶動產能持續增長。中長期看,中國大陸市占率將進一步提升,面板格局有望迎來好轉。
短期承壓 明年恢復性增長
從國內兩家龍頭企業披露的信息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銷售還將保持增長。
近日財報溝通會上,TCL科技董事長李東生向媒體表示:“ TCL華星第一季度銷售增長會超過20%,第二季度我們有信心能夠繼續實現增長。市場的變動我們控制不了,但通過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優化產品的結構,以及產能的增加,我們有信心做到滿銷滿產。”
在近期的一次采訪中,京東方A董事長預計京東方一季度工業產值大概會超過300億元。
對于接下來面板行業的走勢,TCL集團副總裁、TCL華星光電高級副總裁趙軍告訴記者:“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預計整體需求會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二季度也會有一定的程度下滑。但是2021年我們預計會有恢復性的增長,2022年-2023年,增長會進一步持續。”
從大尺寸角度來看,除了面板價格在慢慢回升之外,大尺寸面板的增長空間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新興的應用領域。根據市調機構的調查,大屏顯示和辦公方面推動了交互式白板需求的大幅增長。同時,新零售和電競賽事的助推,導致標牌和電競顯示器的增長很大。此外,還有結構性的增長,比如8K產品、mini -LED的高端TV等。同時,大尺寸面板隨著韓廠的退出,國內廠商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隨著5G手機的不斷推出,也會帶動換機需求的上漲。國內LTPS面板迅速增長,折疊屏幕也在量產當中。除了手機之外,車載屏幕、筆記本電腦都成為面板廠商的布局方向。
對于未來面板行業產業鏈的挑戰,李東生表示:“對全球的產業鏈布局的影響,我認為更多的不是由于疫情影響,而是由于一個更長周期的產業市場供求的關系。目前中國產業在大屏幕顯示方面已經成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國家。所以,未來幾年的發展,我相信中國產業將主導大尺寸的半導體顯示產業,包括TV、CID、大型商顯。但是在OLED方面,韓國企業已經建立起比較強的競爭壁壘,三星的優勢比較明顯,所以中國企業面臨的壓力比較大。”
疫情黑天鵝落地,國內面板行業今年一季度受到供應鏈挑戰。當二季度國內情勢緩和時,國外的疫情蔓延又帶來不確定性。但對于面板廠來說,相比原材料供應端的延遲,更大的影響來自于需求端下降,電視、手機等主力產品2020年預計銷量都會下滑。
因此,短期內面板廠商還是承受著壓力,但是業內普遍看好中長期趨勢。大尺寸面板2019年已經跌到谷底,正要走出周期性低谷,2021年終端產品將會有恢復性增長,還有商顯等新興領域需求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