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藝術的時候我們究竟是在談什么?是一幅作品,還是它所運用的技法?是藝術家,還是他背后的美學觀?是某種文化,還是它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這次與頂尖藝術家一起聊聊,看看藝術家眼中的藝術創作。
本期,巨量引擎推出的創意播客節目《意思波兒》,由資深創意人東東槍主持,邀請了知名藝術家趙半狄,知名藝術評論家、策展人杜曦云,和巨量引擎藝術小組文妮,去發現藝術家眼中的藝術,從藝術家的視角聊與藝術之外的關系,從而探索創意的新可能。
1、藝術到底是什么?意味著什么?
藝術對于普通人來說似乎距離很遠,而藝術創作與廣告創作也存在較大的區別。走上藝術的道路,到底又存在著怎樣的過程,于藝術家趙半狄而言,從小就對畫畫情有獨鐘,或許這就是走上藝術的緣由。同時,在他眼中:“藝術是沒有工作與不工作的說法,藝術家是在享受工作,而藝術家與普通人也不用分門別類,是可以模糊化的。”
因此,我們是否應該把藝術家的狀態視為與自我作斗爭,創作的過程也是在作斗爭,或是會有斗爭的對象和目標。對此杜曦云說道:“不同階段不同教法的藝術,藝術功能也不一樣,因此較勁的對象也不一樣,如果古往今來的藝術都是一樣的,那較勁的對象也當然一樣。”
在藝術家眼中,藝術和文化應該使人解放的,而不是被其他事物給禁錮和設限。趙半狄說道:“藝術會使我更自由,使我更接近我的完美,而不是我在設定一條線。”而杜曦云說道:“過去我被大量的藝術理論洗腦,但這時候我醉心于每個時代藝術的差異會有所不同,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種藝術。因此藝術最有意思就是我們不斷地顛覆以往對于藝術的定義,我們重新又創造了新的藝術的定義。”
2、如何看待藝術與商業的結合?
藝術與商業的結合似乎已經成為現代融合趨勢下的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的藝術家,對于結合的看法各不相同。在趙半狄眼中,藝術是需要有儀式感的,藝術不應該被當做銷售的對象,因為藝術本身是具有光芒的。同樣,東東槍說道:“1000年前,顏真卿隨手撰寫的一塊碑,也能讓現在的人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持續影響到現在。藝術家創作者是憑作品永生的。”
藝術與商業本身不存在對立,但相比商業,藝術家的東西是能夠得到傳承,代表著藝術家的生命是可以得到延續的,這就是藝術的價值。巨量引擎文妮對此說道:“和藝術家交朋友是能感受到愉悅與能量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將藝術散發的能量通過更大的平臺分發出去。”藝術創作純凈,藝術內容具有能量,而商業與藝術的結合是能更好地幫助藝術創作實現價值最大化,讓更多人感受藝術的魅力。
3、藝術是否具有標準和界限亦或者沒有?
趙半狄說:“藝術是我們世界的另一個維度,藝術是表達情感的,但不僅僅是這樣,這樣會誤導很多對藝術感興趣的愛好者或者藝術工作者。我希望藝術的維度更寬廣一些,這是我做作品非常嚴肅的原因。并且,藝術創作與廣告創作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廣告有第三方的存在,或者為第三方服務,但藝術家的作品哪怕是廣告也是他個人的廣告。”
不涉入藝術的世界,對藝術的了解也是片面的,藝術沒有想象中的遙遠,但也沒有想象中的簡單。藝術家乃至普通人在藝術的維度空間是擁有隱私的,也會更有深層次,是一個有矛盾的個體,藝術創作作品也是通過打造一個開放的空間來表達內容,這才是完整作品的面貌,而不單單只是一張圖片和照片那樣簡單。
4、藝術與互聯網的關系?
可以看到,互聯網背景的當下,我們所看到的藝術都是把互聯網作為一個渠道和平臺,但是否具有互聯網衍生出來的藝術,杜曦云說道:“出現互聯網,當然會有互聯網藝術,也會有新媒體藝術、區塊鏈藝術,錄像藝術,但從古到今或者到未來,人性是永恒不變的,有些東西隨時在變化,如何把變化的東西和永恒不變的人性結合在一起,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在普通人眼里,總是感覺互聯網和藝術是兩個不會聯系到一起的存在,因為它所面向的人群就是完全不同的人,而關于此,文妮說道:“人人都可以欣賞藝術,但去理解藝術和創造藝術卻是有門檻的,學習藝術的人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而互聯網平臺是一個提供簡單快樂的地方,也是一個讓人們接觸到藝術的平臺。”
同時,藝術家趙半狄說道:“最近元宇宙概念火熱,但我覺得藝術早已經是元宇宙,已經是一個世界了。”藝術似乎是獨立于現實的存在,但又是永恒的,藝術能讓人活在另外一個世界,藝術創作能打造出一個讓人們身心放松的獨立空間,這或許就是藝術創作與普通創作的不同,藝術是一個脫胎于互聯網而存在的維度。
總的來講,藝術創作本身與創作者的創作似乎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但從深度思考,其實兩者又存在很多相似之處,藝術會帶給人精神和心靈上的拓寬,會帶來焦灼的思考,這對于創作者而言也是如此。藝術創作需要創作者不止于情感上的表達,還要有一些對于問題嚴肅的思考,假設創作從藝術視角出發,通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和靈感找到自我創作的入口,相信同樣會激發出創作者創意思維的迸發和遞進。